東北網9月15日訊(呂永超 記者付巍 編輯彭佳麗)為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提高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市場准入的透明度,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在學習借鑒上海自貿區和其他特殊監管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積極征求相關部門的意見,制定出臺了《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和《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負面清單的實行,旨在優化投資環境、服務企業,重點解決行政審批准入門檻過高、進入難;隱性條件、隱性審批多,前置條件苛刻;審批層級過多、多重標准、多層執法等問題,充分激發各類企業活力,充分發揮綜合保稅區的輻射帶動能力。
綏芬河綜合保稅區負面清單制度的實行,使綜合保稅區的產業方向更容易把握,企業的投資准入標准更加明確,為企業投資打開了方便之門,極大地激發了企業進入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創新、創業的活力。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企業皆可依法平等進入,賦予了企業更多的主動權,激發了企業活力,為企業在區內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綜合保稅區在建的萬泰水產品加工項目負責人在參考了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後打消顧慮,進駐綏芬河綜合保稅區,目前項目基礎設施正在建設中。負面清單制度實行以來,綜合保稅區新注冊企業18戶。
同時,負面清單明示禁止和限制准入措施,極大地降低了企業進入綜合保稅區時的各類成本和潛在風險。負面清單將目前分散在各類法律法規當中的有關市場准入的禁止性、限制性規定進行匯總和明示,通過負面清單『一單盡列』,各類企業可以明確進入綜合保稅區時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規和權力義務,需要符合和達到的標准要求,大大提高了綜合保稅區市場准入的透明度,降低企業入區時的經濟成本、時間成本,幫助企業規避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