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聚夢"雙鴨山(下篇):不忘初心的生動實踐
2017-09-15 14:47:37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學輝 杜淼 楊軍 王春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聚夢』雙鴨山(下篇):不忘初心的生動實踐

共建復旦大學研究生骨乾社會實踐雙鴨山基地紀實

  東北網9月15日訊(王學輝 杜淼 楊軍 記者 王春穎 編輯 王艷)為了能讓學生『掛實職、乾實事、出實效』,雙鴨山市委組織部按照3周崗位實習、3周社會考察的『3+3』掛職模式,精心設計了『五個關注·五個到位』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們真正做到了有所學、有所獲、有所用。

  通過參觀煤礦博物館,了解煤城的演變歷史,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和偉大;參觀挹摟文化風情園和農機博覽園,感受滿族文化的魅力和現代化大農業的壯觀;參觀安邦河濕地、珍寶島、四排赫哲族風景區、嶺南朝鮮族民俗園、大頂子山風景區,感受自然生態的優良和俊美,讓學生們關注市情,了解到位。

  選擇第一書記工作開展比較有特色的農村,帶領學生深入基層、深入農戶、田間地頭,看農村發展變化,與群眾面對面交流,聽第一書記講工作經驗和心路歷程,感受最直接的、最觸動人心的場面,讓學生們關注基層,交流到位。依托集賢縣七星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饒河縣小南山遺址、縣博物館等黨性教育基地,采取重溫入黨誓詞、重走抗聯路、敬獻紀念花籃、觀看抗聯影片等多種形式,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把革命烈士的愛國主義傳承下去,進一步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讓學生們關注思想,教育到位。深入貧困家庭,詳細了解基本情況、致貧原因、脫貧思路,結成長期幫扶對象,經常聯系溝通,幫助謀劃發展思路、傳授致富信息、搭建合作橋梁,幫助脫貧致富,讓學生們關注民生,體驗到位。緊盯城市發展熱點、難點問題,集中某一問題,結合自身專業特長,進行深入調查研究,讓學生們關注熱點,研究到位。

  學生通過社會考察,參加不同特色的活動,學生們熟悉了解雙鴨山自然風貌、風土人情、經濟社會,增強對市情的了解和認知,感受城市發展的魅力,有針對性地提出促進城市發展的意見、建議。

  在七星峰『重走抗聯路,重溫入黨誓詞』活動中,同學們實地查看了東北抗聯密營地和革命烈士犧牲紀念地遺址,觀看了影片《東北抗日聯軍》,感受到了革命先輩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和無私奉獻、勇於犧牲自我的愛國主義精神。在神聖的黨旗下、在莊嚴肅穆的抗日烈士紀念碑旁,洪亮的入黨誓詞再次回蕩在山谷、激蕩在每個人的心中。在珍寶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駐足在英雄樹下,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再次浮現在眼前,更加堅定了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熱情。

  向有經驗的老同志請教是學習的最佳途徑,拿起小本子,傾聽每一句話,不放過一絲細節。加班加點、挑燈夜戰,也感覺時間不夠用,忙碌的身影中有執著、有敬業、有感動。走企業、進工廠、做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和數據,嚴謹細致的科研精神,體現在學生的臉上,印刻在被采訪者的心中。進鄉村、入農戶、獻愛心,坐在百姓家中的土炕上,拉著大娘溫暖的手,一句句家常話,一句句貼心話,是那樣溫暖而動人。為高三學子上一堂勵志課,用自己的求學經歷鼓舞大家,用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激勵大家,課堂上響起了陣陣熱烈的掌聲。下基層檢查,迎上級檢查,到處都是同學們學習鍛煉的舞臺,到處都留有忙碌的身影。

  第一書記是最基層的工作者,也是最接地氣的基層乾部。同學們不放過每一次與第一書記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請教的機會。派駐在饒河縣小南河村的第一書記冷菊珍,她用整潔的村容村貌、用農民的致富笑容,用群眾的擁護聲,感染和震撼著每一位同學。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體會的不僅僅是美麗風景,還有驕傲和自豪,更有使命感和責任感。

  暢游在七星河濕地上,同學們感受這裡全球獨有的大面積寒地黑土濕地的至美至純的如畫自然風光。登上大頂子山,同學們看烏蘇裡江猶如一條白色絲帶,穿城而過,烏蘇裡船歌再次響徹在耳畔。站在煤炭博物館中,同學們身臨其境了解了煤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感受到煤城滄桑變遷的痕跡。行走在挹婁文化風情園裡,同學們細細的欣賞著滿足祖先留下的遺跡,每一處印象,都展示著人類祖先的勇敢和智慧。穿越在農機博覽園裡,同學們仿佛看到北大荒沃野千裡、生機勃勃的場景,禁不住齊聲高呼:『天下第一場』,我們來啦!

  一份份厚實的調研報告、一篇篇生動的記錄博文、一句句真摯的考察心得,記錄著雙鴨山經濟社會的巨大變化,傳遞著學生對雙鴨山和雙鴨山人民的深切情感,也詮釋著青年學子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爭、傾力奉獻的決心和信心。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未來,通過雙方共建的不斷深入,必將推動雙鴨山與復旦大學的深度合作,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雙創促昇級 壯大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