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佳木斯9月15日電 如何利用創驅工程的契機進軍科技創新和經濟建設主戰場?我們或許可以在『創新驅動助力工程』院士專家佳木斯行活動中找到答案。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纔是支橕發展的第一資源。中國科協2014年啟動實施的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就在科技工作者與地方和企業之間架起一座金橋,實現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無縫對接。
地處三江平原腹地的佳木斯農業資源富集,區域優勢得天獨厚,在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前景廣闊,但是迫切需要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橕和推動,迫切需要大批頂尖科技人纔的智力支持。』對於創新驅動的重要性,佳木斯市委書記徐建國有著自己的思考,『院士專家都是我國各專業領域的中堅力量、領軍人物,佳木斯的全面振興發展之路需要院士專家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和技術優勢,為我們「會診把脈」「傳經送寶」』徐建國說。
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科技人纔。佳木斯大學作為佳木斯市重要的學科建設基地和人纔培養搖籃,活動期間安排了密集的活動,邀請院士專家們參觀大學的科技平臺、各學院的實驗室、工程中心、研究基地和研究所,希望通過與各領域優秀院士專家的對接,建立起長期的聯系,爭取雙方在項目合作、平臺建設和隊伍建設等領域深度合作。佳木斯大學黨委書記邱洪斌說,這樣的活動能夠接觸院士們的前沿戰略性思維,對學校的人纔培養、科學研究、包括社會服務方面都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來自哈爾濱醫科大學的楊寶峰院士兩天的行程緊湊密集,作為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主任,此次來到佳木斯將與佳木斯大學及市屬醫院相關人員交流『國際醫學教育給我們的啟示』。『佳木斯地處北國的邊疆,近年來存在人纔流失現象,留住人纔、培養人纔顯得尤為重要。我想佳木斯應該在社會環境、文化建設等方面加強。』對於佳木斯的人纔引進和培養,楊寶峰院士說,國內醫學教育發展得很快,佳木斯大學要將國外先進的文化和教育理念學到手,保持自己的優勢,實現彎道超車。
長期從事復雜多金屬礦石選礦工藝和浮選理論研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原院長孫傳堯說,佳木斯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和地域優勢,最近幾十年,特別是市場經濟轉型以來,具有東北老工業基地特點的佳木斯,在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過程中同樣受到制約。『與國內發達省區的城市相比,佳木斯的社會和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特別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動力和能力不足。』在分析佳木斯面臨的問題時,孫傳堯這樣說。
『可以通過院士、專家這座橋梁,把更多的院士、專家身後的所在單位與佳木斯連接起來,為佳木斯服務。』孫傳堯說,通過院士專家的佳木斯之行,將有更多的科學技術、工農業產業和管理領域的專家、學者更多地關注佳木斯,進而為佳木斯的發展作出貢獻。
『院士專家佳木斯行』活動參與的院士專家之多,活動內容之豐富,涉及領域之寬廣,對接服務項目之多,前所未有。專家能夠來到佳木斯,這讓佳木斯電機股份、葵花藥業、多多藥業、常發佳聯、驥馳拖拉機等大型工業企業非常興奮,各家企業都拿出了自己最棘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准備向院士專家們請教。『我們企業下一步想在礦用防爆電機方面深度開發,雖然我們企業自己也有研發部門,但是院士專家的技術更加權威,站位更高,眼光更遠,肯定會對我們企業在產品研發方面有所幫助。』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副總王曉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