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5日訊(記者 霍梟涵 編輯 王艷)迎接黨的十九大,做好學生引路人。金秋九月,情系教師,龍江教育戰線上那些可親、可敬、可愛的『四有』好教師,在各自的崗位上有著平凡與偉大、奉獻與收獲、堅守和探索的教書育人的故事。
董傑是鶴崗市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普通教師。在十五年的從教生涯中,她始終工作在教育第一線,先後擔任了聾班班主任和培智班班主任。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懷著對特殊教育的無限忠誠和滿腔熱情,用教師的神聖職責和母親般的博大胸懷,在特教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為殘疾孩子橕起了一片愛的天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深受學生、家長、領導、同事們的好評。
在董傑老師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她總是為孩子的每一點進步而高興,也為自己能更好的服務殘疾孩子而感到驕傲。在她擔任聾班班主任的教學工作時,她一心撲在工作和學生身上,對聾生有著一顆慈母之心。聾生來自全市各個地區,剛入學時只有七、八歲。學生年幼自理能力差,她就到學生宿捨幫他們整理衣被,把他們換下的髒衣髒鞋和床單被套帶回家洗乾淨、縫補好。學生病了,她就帶著去醫院看病、打針。董老師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不斷地用愛心跨越著溝通的障礙。就是憑著這種特別的愛,孩子們慢慢的接受了董老師,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她。
對於正常孩子來說最簡單不過的發音說話、認字朗讀……都是聾啞孩子難以跨越的層層障礙。通過多年來日復一日的訓練,董老師的學生有的能和健全人正常對話,有的可以通過看口型進行口語交流。她帶的班經常在校內外進行教學展示活動。2006年,從未在市級以上教研活動中出現過的特教學校,首次參加了鶴崗市『語文學科示范引領課』活動,董傑老師和她的聾啞學生共同上的一節《海底世界》,受到了現場聽課專家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董傑老師不但重視對聾兒的智育,更重視思想教育。她鼓勵孩子們要正視自身的生理缺陷,自尊、自強、自信,要做身殘志堅,殘而不廢,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在董老師的精心培育下,孩子們健康成長。班上許多同學都樹立了和正常人一樣上大學的理想和目標;有的學生被評為市級三好學生、文明學生等榮譽稱號;整個班的學生都呈現出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面貌。2012年,董傑老師所教的聾啞學生全部考入綏化學院本科班。
由於學校工作的需要,2008年董老師又擔任了培智班一年級班主任。對智障學生的教育更是困難重重。許多孩子多重殘疾,沒有自理能力,有的甚至還有自虐和暴力行為。家長們失去了信心,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老師的身上。面對這些艱難的狀況,董老師有畏懼但沒有退縮。對於智障孩子來說,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尤為重要。新入學的培智生什麼也不懂。於是,怎樣洗臉、刷牙,怎樣穿衣服、系鞋帶,怎樣用勺子吃飯、洗飯盒,怎樣分清男女廁所、大便後要擦屁股……成了董老師和孩子們每天的必修課。在普通小學,一年級的新同學老師告訴一兩次後基本上就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而在這裡要重復上幾百次、甚至幾千次。在董老師的培養下,這些孩子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家長們的臉上重新亮起了希望的光芒,董傑老師的工作也獲得了大家的認可。
作為一名特教教師,董傑老師把這份愛的付出當做一種快樂、一種奉獻。在特殊教育的三尺講臺上,她將繼續默默耕耘,默默守護,她堅信只要心中有愛,有高尚的師德,她一定能做好殘疾孩童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