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5日訊(記者 莊園 編輯 李玥)『在學習上作學生的良師,在生活上作學生的益友。這是我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和自己的約定。』綏化市蘭西縣長崗第一中學教師閆燕,從教27年,由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一名學校中層領導,走過了一條勤奮好學、拼搏奉獻、開拓創新的成長之路。

閆燕正在給孩子們上課。
自1991年參加工作以來,在教學業務上,閆燕勤於動腦,銳意進取,敢於創新,大膽實踐,運用新課標及新的教學方法,精心備課、認真上課,及時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適時檢測,掌握反饋信息,對學生嚴而有度,民主對待學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兢兢業業帶病堅持教學
回首幾十年來的教育生涯,多年畢業班教學,兢兢業業、高度緊張的工作,使閆燕在三十多歲患上了高血壓,每到昇學考試來臨,都會因為工作壓力得大病一場,為了不耽誤學生上課,她一邊輸液,一邊給學生判卷子,苦中求樂,樂中求進看到學生成績,有時都忘了自己有病,同事們看在眼裡都勸她好好休息一下,閆燕只搖搖頭,因為她的心裡只有學生。面對正要邁進人生第一步的孩子們,閆燕不想讓學生輸在起跑線上。

作為宿捨管理員的閆燕。
幸運的是,閆燕的不懈努力和堅韌不拔也得到了回報,她所帶的班級在2007、2009、2010、2013年獲得全縣第二名,農村第一名的好成績。閆燕回憶道,2014年她所帶的班級數學原來是全縣農村聯考最後一名,平均分僅有26分,接手班級後,看到學生渙散的課堂,懶墮的學習狀態,閆燕絞盡腦汁地想方法,變換教學思路,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和學生談心,一步步帶領他們走進學習樂園,課間或者晚上給他們補課,把以前的知識盡快彌補上來。師生共同努力,在畢業時數學平均分達到80.28分的好成績,在全縣名列前茅。
無怨無悔獻身捨務工作
2010年,在學校無人願意管理寢室的條件下,閆燕毅然接受了宿捨管理這一工作任務。每天早晨4:50,閆燕便起身打鈴,喚醒所有的住校生,並一個個宿捨進行檢查,督促學生洗漱、做早操,6:40早讀,一間間教室巡視,夜晚來臨時,便是她最忙碌、最操心的時候。要一間間教室檢查住校生上晚自習的情況,上課點一次名,下課又點一次名,對遲到、曠到的學生,都一一問清情況,對生病的學生細心照顧,對違反紀律的學生耐心批評教育。夜深了,老師、學生們都進入了夢鄉,值班室裡的燈卻仍然亮著,那是閆燕正在做一天的工作記錄。
日復一日的工作裡,閆燕從來沒有松懈過。一天深夜,一位女生突然發高燒,閆燕及時做出反應,立即和另外2名女生把病人送到醫院,守候在醫院,直到查明病情,把學生安頓好,交了住院費後纔離開醫院。有一些住校生曾一度沈迷於網吧,夜不歸宿,閆燕常常是一家家網吧尋找,直到找到他們並耐心地說服教育,使他們認識到錯誤返回學校。在閆燕擔任宿捨管理員期間,沒有一個孩子在住校期間出現意外。在她的努力下,長崗第一中學的宿捨成為了蘭西縣教育局組織的各校檢查評比中的特色、亮點之處。
建立完整制度規劃用愛澆灌學生成長
如今,閆燕是蘭西縣長崗第一中學的教研組長,她為學校制定了完整的制度規劃,每周閆燕帶領兩位值周教師和12名文明監督崗學生負責本周的工作,職責明確、分工具體,對各項工作實行量化管理,包括衛生、紀律、安全、文明儀表、兩操一活動、就寢、就餐、好人好事等十項按學校制定的量化評分細則進行量化,並在值周通報欄通報反饋。
針對學校全是農村學生,獨生子女、留守子女、單親子女居多的特點,在閆燕的倡議下,學校將愛灑向最需要愛的地方。加大『愛心校園』建設,學校裡彌漫著濃濃的愛意,充滿著理性的光輝,激勵著學生健康成長。
閆燕向記者回憶道,學校四年級班裡有一名叫楊威的女孩,表現出強烈的自卑,與同學極不和群,而且常常與同學發生矛盾。這些表現引起了她和班任的注意。對此,閆燕帶領著班任及時進行家訪,通過家訪,閆燕了解到這名女孩孤僻的性格是因為母親患有精神疾病,父親整日酗酒的家庭緣故。為了彌補楊威缺少的父母愛,能讓這棵幼苗健康茁壯的成長,閆燕對這個女孩多了一些關注,也時常給她關愛,在同學們心中樹立她獨立勤勞的形象。在工作之餘還會抽出時間給她補習功課,同時送她一些合適的衣服及生活費,給予她生活上的幫助。讓這名女孩重獲了溫暖開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