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8日訊(記者 霍梟涵 莊園 王忠岩 編輯 王輝)近年來,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堅持『關注每個人發展,追求最優化目標』核心辦學理念,秉承『修身立德,博學致遠』校訓,建設具有『人文化、生態化、生命化』和諧校園魅力的全國名校,為培養『高素質、多樣化、創新型人纔』奠基。

采訪團在牡丹江一中校門口合影留念。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牡丹江一中學生課堂。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牡丹江一中率先在全國按照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藝術、技術、體育與健康7個學習領域建設整合課程資源,改變了『千校一面』的課程資源供給方式,為學生自主多元和諧發展奠基。『分領域優化課程資源配置實驗研究』是學校在國家立項課題,2015年2月,被國家教育科學規劃辦免鑒結題。
優化課程資源配置拓寬學生發展空間
整合必修課程和選修課、行政班教學和走班教學、綜合實踐活動和探究性學習、網絡、社區課程資源,分領域優化配置課程資源,不僅打破了傳統的課程資源供給模式和服務方式,實現了校內資源開放共享、校內外資源互動互補與相互溝通、銜接,而且提高了課程資源開發、建設和利用的育人功效。

牡丹江一中學生為采訪團講解校史。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學校老師為采訪團展示數學館資源。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學校老師為媒體采訪團演示『百發百中』玩法。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發揮課程資源作用創新課程實施體系
牡丹江一中以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為需求,統整國家課程和學校課程,建立課程整合實施體系,共開發研制校本選修課程108門,編輯校本教材85本。開展了『走近經典,與大師對話』系列論壇活動和『校園之星』原創比賽;以領域課程資源為基礎,整體設計學術類、實踐類、技術類、藝體類課程,構建了特色明顯、功能互補的課程設置板塊。
綜合利用課程資源促進課堂教學變革
牡丹江一中促進知識呈現方式轉變引導學生綜合利用文本教材、領域場館資源和網絡資源進行學習,促進教學交往方式轉變。根據學生不同發展需求和潛質,倡導平等、對話、交互式教學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開展『問題探究』、『差異發展』和『協同創新』等教學方式和模式研究,凸顯了學生發展主體地位,圍繞問題探究式主導教學模式,探索適合於學生多元發展的『設疑——析疑——質疑——釋疑——拓疑』的課堂教學流程。
借助課程資源平臺構建多元評價機制
牡丹江一中把學生自主、多元、和諧發展作為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標准。引導和激勵學生不斷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學生最優化發展,把學生實現最近發展區域作為學分管理的重要內容,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作為潛質開發和個性發展評價的重要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