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培育新增長領域向經濟建設聚焦發力
2017-09-19 07:17:0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培育新增長領域向經濟建設聚焦發力

  牡丹江市委副書記、市長 高岩

  黨的十八大以來,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把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特別是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長期戰略任務,與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特別是省委書記張慶偉來牡丹江調研講話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優選既有總需求增長空間、又有牡丹江鮮明供給特色的產業,從項目建設、創新驅動和新增長領域結合的角度,激發內生動力,轉換發展動能,推動全面振興發展。

  一產抓特色、突出三大領域,壯大特色高效精品農業。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向市場做大做強新增長領域,持續增加國內有需求增長空間的綠色有機農產品、乳制品供給,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一是食用菌產業。依托黑木耳、猴頭菇等品種的規模優勢、雨潤木耳批發的市場優勢和牡市作為『世界黑木耳之都』的市場影響力,加速食用菌集約化、標准化、優質化、產業化、生態化進程,到2020年,全市食用菌栽培規模達到50億袋(塊)、產量250萬噸,拉動農民人均增收4000元。二是林下經濟。依托牡市林下經濟可開發空間廣闊的優勢,大力發展林菌、林果、林藥、林養等重點產業,集中建設一批百畝以上、集中連片的林下經濟產業基地,培育一批上規模、有潛力、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示范基地和龍頭企業,到2020年,全市林下經濟產值達到164億元。三是高品質乳業。依托中鼎牧業、紅星乳業兩戶具有廣泛國內市場影響力的企業,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打造我省高端乳制品生產基地和對外乳制品出口基地,力爭5年內乳制品年加工能力達到50萬噸,帶動就業2000人以上。

  二產抓提昇、突出五大領域,做好『三篇大文章』。把『五個要發展』和做好『三篇大文章』作為根本遵循,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牡丹江制造向牡丹江創造轉變、牡丹江產品向牡丹江品牌轉變。一是林木產業。依托牡市作為亞洲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全國特種紙卷煙輔料生產基地以及毗鄰俄遠東木材富集區的產業資源優勢,發揮國林木業城『五鏈融合』集聚效應,加快打造新型建材、林木產品加工及智能家居產業基地和國內高端機制紙生產基地,到2020年,全市林木產業營業收入突破360億元。二是醫藥產業。依托現有52戶企業產品、資源、藥號優勢,加快生物科技產業園和珍寶島藥業等重點項目建設,到2020年,醫藥產業規上工業實現稅收25億元,新增就業3000人。三是醫療器械、機器人、改裝汽車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依托低溫等離子中科院中試基地、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加快培育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到2020年醫療器械產業產值達到2億元;依托重點企業和黑龍江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北方工具、匯能光電、大基醫療等機器人項目建設,到2020年機器人產業產值達到3億元;與韓國大宇客車、東旭集團合作,合資建設新能源客車生產基地,支持森田特種車、盛德汽車等企業做大做強,規劃建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區,打造專用整車生產基地,到2020年改裝汽車產業產值突破5億元。四是石墨產業。依托全省石墨主產區礦產優勢,啟動建設『原料級產品』和『專業級石墨』兩個園區,到2020年,形成年開采石墨礦石200萬噸、生產石墨精粉及深加工產品50萬噸能力,實現總產值50億元、新增就業5000人。五是碳化硼產業。依托牡市作為國家特種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發揮省硬質材料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復合材料院士工作站等平臺作用,打造世界最大碳化硼產品生產基地,到2020年,碳化硼產業銷售收入達到5億元。

  三產抓拓展、突出兩大領域,提昇供給優勢。注重把服務業的發展動能與傳統優勢資源和經濟發展變化下的新優勢資源及市場新需求結合起來,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市場消費點、就業拉動點。一是旅游與養老、健康、文化、體育產業融合發展。借助整體生態化優勢和冬季冰雪資源,加大與戰略投資者合作力度,推進鏡泊湖、三道關等重點景區整體開發,加速打造生態、冰雪、跨境三大旅游產品;謀劃推進『旅游+農業、交通、養生、教育、文化、體育、商貿』七大產業融合板塊,在產業融合、項目建設、產品供給、市場營銷上持續發力,著力打造『兩座金山銀山』,到2020年,旅游業總收入達到230億元,拉動相關產業就業6.3萬人。二是網絡文學創作產業。依托牡市獲批『第一批全國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契機,加大對古道網絡文化傳媒扶持力度,加快推進騰訊眾創網絡文學創作基地、當當原創文學全國總部等項目,打造全國網絡文學創作基地,未來利用3~5年,實現版權、影視、游戲等收入65億元以上,安置就業3500人以上。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喜迎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