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北大荒:青春好年華 蓄勢再揚帆——寫在黑龍江墾區開發建設七十周年之際
2017-09-19 16:47: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趙亞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19日訊 題:北大荒,青春好年華 蓄勢再揚帆——寫在黑龍江墾區開發建設七十周年之際

  記者 趙亞東

  撫今追昔,仰望北大荒

  2017年9月19日,紀念黑龍江墾區開發建設七十周年座談會在哈爾濱召開。在會上,來自農業部、省政府和農墾總局的領導與復轉官兵、志願墾荒、支邊青年等各界代表一起撫今追昔,回溯北大荒開發建設七十年所走過的輝煌歷程,也深深地為這片神奇的土地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感覺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

紀念黑龍江墾區開發建設七十周年座談會9月19日舉行。東北網記者 王亞光 攝

  回望黑龍江墾區七十年的歷程,會發現這片土地的神奇與堅韌,會被北大荒人艱苦奮斗,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精神所震撼,所感動。

  在過去的七十年,黑龍江墾區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850農場農場科技人員正在調查作物數據為種植戶增產增收保駕護航。張海波 攝

  ——糧食產量實現大跨越:從開墾初期年產糧0.048億斤到1978年的年產糧50億斤,用了30年時間;從50億斤到1995年的100億斤,用了17年時間;從100億斤到2005年的200億斤,僅用了10年時間;2009年,突破300億斤;2011年,突破400億斤;2015年,達到441.3億斤;2016年,在大幅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的情況下,總產仍達到411.9億斤,實現了『十三連豐』。70年來,墾區共累計生產糧食7411億斤;累計向國家交售商品糧6060.2億斤,商品糧調出量約佔全國各省糧食調出總和的四分之一。墾區用佔全省五分之一的耕地,生產出了佔全省三分之一的糧食,其中商品糧佔全省的二分之一,每年調出的糧食可供京、津、滬、渝四個直轄市和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一年的口糧……

八五三農場大型農機園 。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航拍

  ——生產方式大跨越:從『機械化』向『數字化』智慧農業邁進;從手拉肩扛的開荒第一犁,到東方紅54拖拉機的初步機械化;從凱斯535大馬力拖拉機,到飛機航化作業的世界一流水平;從無人機投入使用,到發展數字化智慧農業,引領世界農業發展潮流……

  70年時間,老一輩北大荒人從『最早沒想到』,到親身經歷了農業生產方式從原始到先進的跨越。

  ——在林業發展方面,墾區林業圍繞『優化林業產業結構,科學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為目標,加快墾區林業發展,使墾區園林化檔次明顯提高,林業產業得到穩步發展。2016年實現林業增加值5.0億元,比上年增長3.2%。當年完成造林綠化6.3萬畝,現有林地總面積99萬餘畝。城鎮綠化覆蓋率達到39.3%,區域森林覆蓋率達17.1%。大力發展林下經濟,2016年全墾區種植經濟林319 8.60公頃,種植中草藥177 1.27公頃,生產食用菌670 3萬袋,野生動(禽)馴養和林下養殖4 2.1萬只(頭、箱)。

寶泉嶺農業生態園區微地形景觀區。牛鳳芝 攝

  ——畜牧業是墾區在供給側改革上的又一個發力點。以『北大荒寶泉嶺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白羽肉雞產業一體化項目』為龍頭的肉雞屠宰加工產業化建設實現新突破,總計投資25億元,2016年屠宰肉雞4000多萬只,全部建成後年生產、加工屠宰肉雞可達到1.2億只。目前公司產品除進入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超市之外,還固定為麥當勞供貨。2016年全墾區畜牧業實現增加值63.8億元,比上年增長3.9%,墾區『兩牛一豬一禽』存欄分別達到黃牛4.5萬頭、奶牛15.5萬頭、生豬76.8萬頭和家禽828.6萬只;全年肉奶產量分別為26萬噸、42.7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3.4%、13.9%。建立『優質苜蓿草+高能量全株玉米青貯+綠色精料』高產高效奶牛日糧飼喂模式,實現墾區奶牛單產超9噸的新跨越,現已建成16萬畝人工苜蓿草場核心示范區。截至目前,墾區全程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的企業達到78家,種植業產品可追溯規模達到340多萬畝、畜禽產品可追溯規模達到316萬頭(只),范圍涵蓋谷物、蔬菜、水果、畜禽肉、牛奶、種子等農副產品。

  ——國企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墾區加大力度深化國企改革,全面推進合資合作引進戰略投資者,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管理層和員工持股;推進具備條件企業與資本市場合作融資上市和推行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四項改革措施,取得階段性效果。目前,總局直屬企業及分子公司已有18戶完成引資合作或已確定投資方,引入資金75億元,按合同進度,現已到位資金6.6億元。墾區國企改革啟動時間雖短,但效果已初步顯現。北大荒農業股份公司所屬北大荒紙業、浩良河化肥、龍墾麥芽三家公司長期巨額虧損,通過合資合作,引進資金7.66億元,盤活資產8.82億元,減虧2.36億元。北大荒豐緣集團豐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實現銷售收入7.24億元、利潤6808萬元,比改革前分別增長43.9%和98.1%,並於2017今年3月24日在新三板掛牌。引進戰略投資者、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認可,墾區國企改革已呈現加速發展之勢。供給側的根本是市場,方式結構的調與轉都是以需求為前提。在全國推動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經過了70年磨煉的黑龍江墾區正與市場互相引領,向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邁進。

建三江農墾管理局勤得利農場』月亮灣』。諸德清 攝

  ——充足的社會保障帶給了人民最直接的是幸福指數的提昇。當下的墾區小城鎮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生活環境優良,人口已達到148萬人;墾區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90.1萬人,全年累計發放養老金107.9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參加機關事業保險養老保險5.5萬人,參加城鎮社會養老保險0.8萬人,其中享受待遇人數0.6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34.7萬人,全年支付醫療保險基金23.1億元,比上年增長13.6%。

  ——墾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含幼兒園)282所。其中,普通高等院校3所,招生0.9萬人,在校生3.1萬人,畢業生0.8萬人;成人高等院校1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9所;普通中小學150所。2016年墾區高考再創新高,墾區高考考生9255人,共錄取8934人,本科6522人,其中一本學校錄取人數為1765人,全墾區高考錄取率為96.5%,累計為國家輸送了12萬多名大學生,墾區學齡青年受教育年限已達14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5%以上;生長在黑土地上的北大荒少兒版畫,使千餘人在國內外獲獎;散落在東北邊陲的墾區小學竟能普遍從1年級開英語課,從3年級開計算機課;尤其是墾區10萬名中小學生實行集中寄宿制,被原國家總督學柳斌稱贊為「中國大地上的創舉」……

碧水蕩舟『綠』滿倉。八五三農場堅持抓好雁窩島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管護不動搖,先後榮獲『全國十大親水美景』稱號,成為黑龍江省100個最值得去的地方。張建軍 攝

  ——城鎮化率為85.5%,高於全國30多個百分點;人均住房面積達32.1平方米,住宅磚瓦化率達100%;城鎮道路硬化率達100%,城鎮集中供熱率達81.5%,燃氣普及率達83.8%,自來水普及率達100%,城鎮綠化覆蓋率達39.3%;42個小城鎮達到富強鎮標准。建三江農墾城鎮被列為全國小城鎮建設示范鎮,普陽等7個農場被確定為『全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單位』,八五三農場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紅興隆管理局榜上有名……

中國青年志願墾荒紀念館。張洪鵬 攝

  ——2016年末,墾區共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1239個。其中綜合醫院125所,總局總醫院1所,管理局中心醫院7所,農場級醫院115所;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2719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5999人,注冊護士4965人,擁有住院床位和觀察床位10627張;對外開放博物館29個,文化館53個,體育館42個,圖書館(室)224個,社區、管理區綜合文化活動室388個,文化廣場、主題文化公園213個;在全國第十三屆冬季運動會上,墾區共獲得19個冠軍、16個亞軍、13個季軍。

  ——交通建設跨越發展。2011年,從建三江管理局到虎林的一條全新省級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這是墾區負責承建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建虎高速』,當時被列為北大荒『一號工程』。建虎高速公路為雙向4車道,主線全長204.33公裡,它的通車結束了全國最大商品糧基地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為拉動全省經濟和促進墾區城鄉一體跨越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據國家AAAA旅游度假景區雁窩島所在的八五三農場黨委書記車國強介紹,高速公路以來,經常有自駕車和旅游大巴來到景區,截至到今年8月,八五三農場共接待游客14.5萬人,旅游行業總收入達5500萬元,『真是交通助力了場區發展,也助力了景區的未來。』2016年8月13日,墾區第二條高速公路,被稱為國土上的『東極高速』建撫高速公路(建三江至撫遠高速公路)正式通車。全長166.3公裡,實現了墾區東部農場群互聯互通,為黑龍江省又打通了一條糧食運輸大通道。較為完善的墾區路網,為墾區建設中華大糧倉提供了可靠的交通運輸保障。截止2016年底,黑龍江墾區公路建設總裡程達25370.911公裡;其中國省道2299.69公裡;地方道路23071.221公裡。就在今年9月,又一個令北大荒人歡欣鼓舞的消息傳來,建三江機場即將正式通航,這將是黑龍江墾區第一個民用機場。從此,墾區人民又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黑龍江墾區大型收割機集中收割水稻。

  亙古荒原,莽莽山地,低濕沼澤;冰雪極寒,邊塞凶險……北大荒人披荊斬棘、艱苦奮斗,向天地挑戰;70年,滄海桑田,荒原巨變;70年來,北大荒人披荊斬棘、艱苦奮斗,建成了我國耕地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後備基地,這片5.54萬平方公裡的國土,113個農場閃爍著北大荒精神的光芒。

  七十年,曲折的歲月,艱辛的跋涉,巨大的成就,在歷史的拐點上,在黑龍江農墾深化改革的巨大歷史背景下,回首來路,初心不改,砥礪奮進,這是在北大荒精神鼓舞和感召下,墾區人民上下一心,矢志不渝,繼續開拓進取的豪邁之姿與錚錚的誓言。

  深化改革,蓄勢再揚帆

  從王震將軍點燃開發北大荒的第一把荒火,從北大荒第一犁劃開這亙古荒原,10萬轉業官兵、54萬支邊青年奔赴北大荒,『向地球開戰,向荒原要糧』,他們腳踏荒原,住馬架、喝雪水,揮鎬拉犁,披荊斬棘,用激情、智慧、汗水、血水乃至生命喚醒了這沈寂千年的黑土地。正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秉承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信念,創造了人類開發史上的奇跡。

  70年歷史滄桑,北大荒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創造了人類農業史上的奇跡。如今,北大荒就是全世界最先進農業生產力的代表,其先進的生產方式、人均生產效率均已超過歐美發達國家。這些偉大成就的取得是和其產生時的特殊歷史背景,以及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是分不開的。

  就在黑龍江省農墾伴隨中國經濟發展努力探索、踏實前行的同時,國際經濟形勢也在發生著改變。在全球的糧食貿易中,被稱為『四大糧商』的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已經牢牢地控制了全球80%的糧食交易量。

  面對嚴峻的挑戰,中國農墾向何處去?黑龍江農墾這艘旗艦將駛向哪裡?

  2015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簡稱33號文件);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黑龍江時,對黑龍江省農墾現代化建設做出重要指示;2017年8月31日,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黑龍江農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核心,以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依靠創新驅動,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全面增強農墾內生動力、發展活力、整體實力,切實發揮農墾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骨乾引領作用……圍繞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20年,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初步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制造、通用航空服務、電子商務、農業保險、旅游觀光、健康醫療養老等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完善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民生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職工收入大幅提高,「美麗農場」建設上新臺階,新型城鎮化水平明顯提昇。』黑龍江省農墾改革自此有了明確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北大荒在它開發建設的第70年站在了戰略轉型的新起點,一艘即將開赴全世界的農業大航母呼之欲出。

  『航母就是威懾力!航母就是話語權!我們就是要讓黑龍江農墾從過去的土地規模和生產規模的優勢,上昇為經營規模、品牌規模、資產規模的優勢。建立完整產業鏈,在國際市場掌握話語權、定價權,和四大糧商抗衡。巧妙利用期貨、匯率等金融工具擴大企業效益。』在黑龍江省農墾總局會議室,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王守聰對農墾發展前景的描述十分清晰。在他身後,由范曾題寫的『善積糧、暢物流、匯金融』九個大字格外醒目。其實,在《33號文件》出臺後,黑龍江墾區已經就農墾改革進行了先期試點。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建三江、九三管理局和共青農場實施管委會改革,實現了墾區財稅管理體制的重大突破。建三江、九三和共青管委會啟動運行以來,已累計完成全口徑稅收收入39.88億元,其中2016年完成13億元,同比增長7.1%。2016年啟動了7個專題15項具體改革和6項改革保障工作。全面啟動農墾綏化、哈爾濱管理局綜合改革試點,對兩個管理局所屬的21個農(牧)場實施整合重組,新組建的15個子公司已經正式掛牌運行,為全面深化黑龍江農墾改革探索路子積累經驗。北大荒糧食集團、九三集團、完達山等3戶企業已簽約確定合作伙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墾豐種業已經在新三板上市。

  『改革的路線圖已經畫定,下面就是畫施工圖了。』作為《33號文件》的參與起草者、黑龍江省農墾改革的具體操盤者,對這個全國最大墾區的改革,王守聰堅定而明確:『農墾改革的唯一目標就是: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墾區集團化是農墾改革的主線。黑龍江農墾在全省大局全國大局中佔有重要地位,在新時期地位不僅沒有降低,反而越來越重要。要保證通過改革使墾區生產力實現大發展,使黑龍江農墾在全國農墾中的地位更加穩固,使廣大的乾部職工有獲得感。農墾最大的優勢是規模化、產業化、組織化。農墾改革是塊硬骨頭,黑龍江農墾因面積大,人口多,是硬骨頭中的硬骨頭,必須以刮骨療傷、壯士斷腕的勇氣,扛起改革這面大旗。只有「大集團帶動大基地,大糧商帶動大糧倉」,纔是黑龍江農墾的出路。』

  回望過去,那些艱苦卓絕、奮斗不息的拓荒者還未遠走;展望將來,懷揣夢想,具有國際視野的新北大荒人正迎面走來。

  『鏗鏘走出去,爭做大糧商』。2015年,國家商務部同意賦予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玉米和大米國營貿易出口經營權,墾區向成為『國際大糧商』邁出了重要一步。早在1987年,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已經實現產品出口額3.18億元,排在全省第三位。我國加入WTO後,墾區借著國家放開外貿經營權的東風,進出口貿易乘勢而上,外貿主體經營能力大幅提昇,2016年,墾區自營進出口總額已實現24.8億美元。而在2002年,洪河農場、二道河農場、鴨綠河農場在俄羅斯遠東比羅比詹市種植1000公頃大豆,輸出勞務30人,邁出了墾區對俄農業土地開發的重要一步。隨後,墾區陸續有30個農場及龍頭企業在俄羅斯、巴西、菲律賓等國家注冊公司、租種土地,輸出農機和勞務。墾區境外開發產業結構逐步由種植業向畜牧養殖、工程承包、農業援助等諸多領域延伸。到2016年底,墾區在境外租賃(購買)開發土地310餘萬畝,種植面積達143萬畝。共輸出農業機械3910臺(套),輸出勞務1.5萬人次,返銷糧食43.6萬噸,在境外建立各類公司和企業27家。

  著名作家賈宏圖是老知青,在神奇的黑土地上經歷了洗禮與磨練,他對北大荒有無限的深情。在他的大作《仰視你,北大荒:『中華大糧倉』》這片文章裡,把北大荒精神具體到浩蕩的開發歷史,具體到那些可觸可感的北大荒人高尚堅韌的心靈世界。他告訴我們,那時的他們尚且不知,墾荒人就是一粒種子,在泥濘的春天發芽生根,隨之破土而出,直到如今長成『艱苦奮斗、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參天大樹,這棵樹的名字叫做——北大荒精神。而今天,當北大荒走到了歷史的拐點,面對更艱巨的任務和更高遠的未來,在改革的大幕徐徐拉開之際,我們更有理由向這片土地致敬,也更堅信,未來的北大荒會更加輝煌!更加美好!

責任編輯: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