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旱廁改造』 為市民造福 為文明加分
2017-09-20 10:06:26 來源:大鵬新聞網-牡丹江晨報  作者:徐德軍 馬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牡丹江市區旱廁『穿衣戴帽』方便市民美化環境 石璐 攝

  東北網9月20日訊 隨著牡丹江市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棚戶區大量拆遷,市區內的旱廁隨之減少。但是,截至目前市管旱式公廁依然保留有313座,並發揮著比以往更加積極的便民作用。近年來,市城管局環衛處以提昇旱廁的維修養護和便民服務水平為重點,根據不同的季節分方式實施作業,深入推進公廁清掏維養一體化、規范化管理,讓曾經那些氣味大、蚊蠅多的老舊旱廁有了大改觀。

  完善養護機制保障旱廁安全性

  說到牡丹江市公廁環境的不斷改善,家住江濱大街附近的居民趙先生頗有感觸。在他家附近就有一處旱廁,過去一到夏天氣味較大,蒼蠅蚊子較多,這讓他郁悶了好久。但是這個旱廁承擔著一部分小區居民的如廁需求,趙先生即使心中有不滿,也沒多說什麼。但是近兩年,市城管局環衛處通過對旱廁內部進行昇級改造,對外部實施『穿衣戴帽』工程,這個困擾趙先生的心結已經解除。

  市城管局環衛處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磚瓦結合的旱式公廁因受糞水浸泡、酸性氣體長期腐蝕等多種因素影響,很容易受到損壞,確保旱式公廁的建築安全便是其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務。近年來,牡丹江市平均每年投資90萬元左右,不斷強化旱廁的日常維修、養護,從根本上消除旱廁的安全隱患,確保周邊居民和過往行人常年使用旱廁『零隱患』。

  每年春季,市環衛處都安排專業隊伍對市管旱廁的建築完好情況進行詳細排查,對地基局部倒塌、塌陷、牆體大面積開裂、上蓋垮塌趨勢明顯或其他百姓如廁存在安全隱患的旱廁,進行推倒翻建,平均每年翻建10座左右;對廁內基礎比較牢固,只是廁內上蓋、踏板、擋牆、便池及地面等破損的,進行局部改造維修,平均每年維修30座左右;對個別部位存在一些小破損的,進行維護保養,平均每年保養110座左右;對牆面髒舊的,進行修飾粉刷,平均每年粉刷130座左右。另外,從2014年以來,還先後更換了75套安全防護門,旱廁的設施完好率持續保持100%。

  同時,市環衛處還對老舊的旱廁開展了『穿衣戴帽』工程,先後有7座老舊的旱廁已經舊貌換新顏,進一步保障了市民安全用廁、溫馨如廁。

  實施精細管理增加百姓滿意度

  夏季,環衛工人要克服雨水倒灌糞池等惡劣因素,每日在臭氣中吸排糞水;冬季,環衛工人要克服嚴寒冰凍的艱辛,每日在低矮的糞池中刨除糞塊。『清掏糞便不隔夜,清掃保潔不隔日』,這是牡丹江市旱式公廁服務水准的真實寫照,也使社會服務意見調查滿意率年均在98%以上。

  為了提高市管旱式公廁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市環衛處創新實施『一條龍』式管理服務模式,把旱廁的清掏和日常保潔工作合並作業,由市環衛處清潔二公司全面負責旱廁管理,消除了糞便清掏和公廁保潔工不同步現象,徹底解決了管理斷檔、責任扯皮的問題,從制度上保障了旱廁管理的規范化、作業質量的高標准。

  全面實行『車組負責制』作業方式,全市旱廁分為6個作業區域,每個區域配置1個作業車組,由駕駛員為組長,負責人員調配、作業管理、定額消耗等職責,並兼任包片旱廁管理員,對安全隱患進行有效監察,出現破損、拆遷情況及時上報。為了進一步提高旱廁的保潔質量,專門成立旱廁清掃保潔隊、對市區所有旱廁進行巡視保潔。每個承包車組配備兩名專職保潔員,負責對包片旱式公廁的清掃保潔,做到保潔不隔日,廁內無雜物污物,廁外三米范圍內無垃圾,入廁道路通暢無阻。夏秋季節,每周按時用白灰消毒和噴灑藥品滅蠅滅蛆,提高旱廁的潔淨度。環衛部門還設置了2個清底車組,對所有旱廁進行循環作業,專門負責用長鐵鉤等工具清除糞便池內大的雜物,確保糞便吸排車正常作業,保障了旱廁清掏的高效率、高質量,使近幾年糞便清掏及時率始終保持100%。

  增強責任落實公廁服務常態化

  對所有旱式公廁建立管理檔案,並及時更新各類內容,確保各類數據的真實性、准確性。管理檔案除了明確基礎信息外,還細化了責任分工和社會服務內容,推進了公廁管理向公廁服務的轉變。

  市城管局環衛處公廁管理部門將旱廁管理具體落實到領導班子職責分工、科室隊站年度目標工作和具體作業崗位責任上去,實行了目標責任『人人扛標、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並建立健全運作機制,確保旱廁管理的各項工作運行到位、監管到位。實行社會服務項目、社會服務承諾等公開化,並在廁內公布管理人員服務電話,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對百姓反映的問題及時解決,為市民群眾提供更好的優質服務。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