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1日訊 健康扶貧屬於精准扶貧的一個方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扶貧硬骨頭,在綜合治理的同時需結合『靶向治療』。如何打好健康扶貧攻堅戰,增加貧困群眾的獲得感,近日,市衛計委召開了『健康扶貧工作階段總結暨推進會議』,總結了健康扶貧惠民政策實施落地並取得的明顯成效,並協調相關部門規劃制定今年大慶市的健康扶貧『路線圖』,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的政策舉措,把健康扶貧落實到人、精准到病,讓貧困人口獲得更多健康實惠。
定點醫療機構『先診療、後付費』
讓農村貧困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實施健康扶貧、構建健康大慶的重要目標。大慶市對農村貧困患者全面落實先診療後付費制度,讓農村貧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
目前,各縣區全面落實先診療後付費制度,各定點醫療機構采取墊付資金或申請周轉金的方式保障『先診療、後付費』制度落地,確保減輕患者墊資壓力,目前已收治符合條件患者23名。為合理控制納入『先診療、後付費』范圍患者的醫療費用,各定點醫療機構進一步規范服務流程,按規定使用城鄉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的藥品和治療,每日向患者提供一日清單,推行首診醫師負責制。
各縣區進一步推進『一站式結算』制度,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已全部針對貧困人口設置綜合服務窗口,貧困患者基本醫保、醫療救助基本實現出院直接結算。據了解,大慶市在大同區、紅崗區及四個縣確定了12家二級醫療機構作為先診療後付費的定點機構。
『一免五減』為貧困患者減輕經濟壓力
目前,全市各級醫療機構全面落實『一免五減』政策,因病致貧人員持卡在二級以上(含二級)醫療機構就醫免收掛號費,從2017年8月1日起,將檢查、診查、檢驗、手術和床位費10%的減免額度提昇至20%。各縣(區)根據實際條件針對『一免五減』政策制定具體實施流程和保障措施,部分醫院在網絡救助系統未開通前,將在住院部指定窗口為貧困患者人工操作,進行出院減免結算。市級醫院充分發揮醫務處、後勤保障部及臨床科室保障作用,做好『一免五減』准備實施工作。目前已為1580名貧困患者減免費用105524元。
對口幫扶提昇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各健康扶貧責任單位深入開展醫療幫扶工作,全市建立起市(8家)縣(10家)鄉(58家)醫療機構對口幫扶機制。上下全部簽訂服務協議,開通『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建立『行政管理團隊』、『市級專家會診團隊』、『縣級專家治療團隊』、『鄉村日常管理團隊』四個團隊分工管理、層級包保到戶機制已充分建立。各市級醫院針對縣(區)級醫院急難重癥患者開展會診活動,專家團隊深入縣(區)進行集中會診、診斷、評估、指導用藥、處方點評等治療活動與專業講座,協助縣級醫療機構開展專科建設,全面提昇基層服務能力。目前各市級醫院共開展專業講座15次,累計會診疑難重癥140人,指導慢性病300人次,處方點評172次。縣級醫院團隊開展專業講座18次,確診患病940人,轉診三級醫院22人。各縣(區)積極推進貧困患者家庭醫生簽約活動,至年底貧困患者簽約率達到100%。
繪制2017健康扶貧『路線圖』
補上貧困地區醫療服務『短板』,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和返貧問題,對打贏脫貧攻堅戰,意義重大。下一步,大慶市將全面昇級『一免五減』政策,『一免五減』政策受惠群眾由因病致貧人口覆蓋全部貧困人口。貧困人口在市內二級以上醫院就醫憑身份證明享受『一免五減』政策,不得限制患者選醫權利。
將『先診療、後付費』制度實施對象擴大為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收入重度殘疾人等困難群眾。全面啟動實施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方案,在貧困人口范圍內精准調查9種大病人員,以縣級醫院為主導,對口幫扶三級醫院主動積極配合,爭取使患大病人員在縣域內就診住院,將九種大病患者救治過程單獨建立臺賬。
大慶市健康扶貧『路線圖』的制定,意味著健康扶貧將落實到人,精准到病,將有效解決全市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提供了一份『健康保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