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轉變觀念闖新路 龍江『雙創』湧新潮
2017-09-26 09:55:0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姜斌 衣春翔 孫佳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9月26日訊 15日,2017年黑龍江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啟動,創新創業熱潮如同一股超級颶風席卷龍江大地,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引領下,我省各地的『雙創』氣氛不斷推向高潮。

  『雙創周』期間,全省共舉行了160餘場活動,大學生、科技人員、農民、城鎮轉移就業職工四支隊伍展現了我省近年來創新創業取得的成果。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等產業領域創新創業成果紛紛亮相,突出我省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軍民融合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凸顯了『雙創促昇級,壯大新動能』的展覽主旨,引來贊嘆——我省的創業環境與這裡的氣候正相反,已經是生態系統完整的創業『熱帶雨林』。

  轉變觀念闖新路,龍江『雙創』湧新潮。黑龍江雙創周,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背景下,為龍江乃至全國堅持夢想的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也為更多懷有創業夢想的人們搭建了交流學習的橋梁。在步伐鏗鏘、高歌嘹亮的築夢路上,智慧、激情、勇氣、信念等在這一刻交互碰撞綻放,它引領著、觸動著、感染著無數的創新力量,匯聚成奔湧巨流,共創未來,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龍江篇章。

  從轉崗分流到涅槃重生城鎮轉移就業人員另謀一片『新天地』

  17日,在省暨哈爾濱城鎮轉移就業人員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活動上,記者看到了程浩。從昔日的一名下崗職工到如今的咖啡文化創意企業老板,身份的轉換讓程浩的臉上多了一份自信的笑容。

  程浩告訴記者,為他實現這個創業夢的正是政府創辦的哈爾濱市城鎮轉移就業人員創業孵化基地。記者從城鎮轉移就業人員創業成果展示交流活動上了解到,今年以來,全省人社系統把城鎮轉移就業職工創業作為就業創業工作的重點,加大在搭建場所、培育典型、完善政策、優化服務等方面工作力度,進一步激發轉崗職工創業熱情,有力促進了創業帶動就業。

  城鎮轉移就業職工是我省創新創業隊伍中一支重要力量。就業觀念的轉變及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使得轉崗職工的大軍中,一大部分人選擇了自主創業,他們邁出的腳步,是自己命運的開啟。從轉崗分流到涅槃重生,創業者們用自強不息開闢出一片新天地。

  何明利的創業經歷是國企改革進程中『人往哪裡去』的一個精彩回答。

  何明利曾是一名軍人,退伍之後回到家鄉,成為龍煤集團電力公司的一名員工,當過班長,任過技術員,當時不會想過有一天,自己會丟掉這個鐵飯碗。兩年前,現實殘酷地打破了他的生活,可能是三年軍旅生涯,帶給他的勇氣和毅力,在辦理轉崗之後,馬不停蹄的開始了創業之路。如今,他在七臺河有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黑龍江國之旅游有限公司。

  創辦公司的初衷,是讓團隊的每一個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到錢,利用公司獨有的經營模式、宣傳模式和宣傳工具,讓更多的加盟商賺到錢,讓線上線下得到完美的結合,能幫助更多的人。

  2016年末,何明利在七臺河市開發區內建設了一條自然景區特色農家院的旅游線路。現在,經過何明利和他的團隊的努力,公司有員工25人,帶動了500餘人創業。何明利說,盡管創業之路崎嶇坎坷,他依然要百折不撓,堅持做大走遠。

  這是一份滿載希望的開始。創新的門,在轉崗職工的努力下,徐徐開啟。

  和何明利有著相似經歷的王殿軍說:『我要向所有人證明:我們這些煤礦轉崗職工是一種資源財富。』就業觀念的轉變,使得王殿軍的天地豁然開朗。王殿軍是礦工的兒子,從小就在煤礦長大,學的是煤礦專業。作為優秀畢業生的他放棄了唯一分配到廣州的名額,主動要求回到自己的家鄉雙鴨山四方臺礦工作。1999年,煤礦提出解困,決定分散突圍,作為煤礦管理的中堅力量,29歲的他被四方臺礦機電廠百餘名職工推選為廠長,開始帶領大家闖市場,成功解決了工廠長期拖欠工資的問題,安全度過了煤礦經營低谷期。

  2015年,在煤礦職工盼來競爭返崗重獲就業機會之時,已年近半百的王殿軍卻選擇了主動退出。

  王殿軍說:『我不忍心和年輕人爭崗位,煤礦經濟不好,咱就去另謀一片新天地。』

  王殿軍以敏銳的眼光,創立了雙鴨山首家屬地互聯網+現代涉農服務的平臺型企業。並憑借誠信和踏實順利完成了項目的初期融資,搭建了專業網絡運營隊伍。2016年5月參股成立了聯友農林產品經銷公司,7月發起成立了雙鴨山網商聯盟協會。今年3月,成立了10家鄉鎮合作社,6月參股成立了六六鴨家政互聯網公司,還有更多的創新創業項目正在孵化。

  從轉崗職工到『互聯網+』時代的弄潮兒,眾多的王殿軍們正匯聚成強大的創新力量,在龍江大地上掀起創新創業的熱潮。

  金融創新『滾』大資本雪球助力大學生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再昇級

  哈爾濱哲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袁玲玉拿著800萬元的融資,顯得異常興奮,『從英國回到黑龍江創辦互聯網創新科技企業,是我人生最正確的選擇。』她激動地說。

  在今年的『雙創周』上,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正式成立並運行。引導基金出資1.07億元與6家創投基金簽署合作協議,而簽約的6家創投基金規模達到9.21億元。

  1億變10億,利用金融創新,資本的雪球越滾越大,讓大學生和科技人員創業擁有了充足的發展資本,而這也讓更多如袁玲玉一樣的創業者,來到黑龍江創業,在這裡創成業。

  哈爾濱哲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的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新型互聯網數字交互公司。袁玲玉告訴記者,公司的核心成員很多都是海歸或擁有很高的學歷。『我們技術實力十分雄厚,只要有充足資金支持我們把技術轉換為產品,不但能夠讓企業發展,也能為黑龍江開闢出一個新興產業。』

  實際上,我省有大量像哲思科技這樣由大學生或是科技人員創辦的科技型企業。這些企業都著眼於『互聯網+』,並擁有大量的專業技術和科技人員,有的技術被一些大型的創投企業看中,希望投資持股。

  為加大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支持力度,省政府設立了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今年5月18日,《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試行)》出臺,規范引導基金的運作、管理和監督工作,並按市場化方式委托省科技廳下屬省科力高科技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進行具體管理。

  9月15日下午,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設立運行暨大學生雙創投資融企對接大會』現場,科力公司與黑龍江凱致天使創業投資、哈爾濱阿裡聚旺創業投資等6家投資機構代表簽署《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引導基金子基金設立協議》。6家基金規模達到9.21億元,其中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投資金額達3.2億元。

  此外,哲思科技、哈爾濱博樂恩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等由我省大學生和科技人員創辦的企業,還與多家創投企業簽署7個股權投資協議,簽約金額8214萬元。

  記者還在『雙創周』期間了解到,除了不斷加快金融創新,我省還成立了全國首家大學生創業貸款擔保公司,目前已提供低費率貸款1036筆,累計額度7221萬元。

  在資本的助力下,我省大學生和科技人員創新創業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7年6月,全省大學生創業人數增至16111人,較2014年總體增長了近10倍;注冊企業2074個,吸納參與創業和帶動就業18221人。2015年以來,全省累計新注冊成立科技企業7758家,累計新增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科技企業1358家,其中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科技企業83家,累計新增在孵科技企業3294家,累計新增上市(或掛牌)科技企業77家。

  致富路上搶搭『互聯網快車』我省農村青年電商風采掠影

  時下,農村與互聯網商業文化連接得日趨緊密,眾多農村青年正在搶搭『互聯網快車』,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產業,給鄉村生產生活發展帶來巨大變化,這些青年電商正在成為農村致富的一支生力軍。

  李斌:與物流配送公司合作,配送服務輻射全國各地

  70後李斌作為農村電商生力軍中的一員,憑借一股子鍥而不捨的『韌勁兒』,闖出了一條致富之路,已成為寧安市農村電子商務行業中的佼佼者。

  李斌創業的第一桶金雖然來自於實體店的經營,但是讓他打開事業局面的則是跨入電商行列,『7年前,入駐天貓商城,網站月銷售額平均20萬左右,產品客戶評價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李斌說做電商獲得的成就感更容易激勵自己。

  在電商大潮中行進,李斌遭遇最大的瓶頸就是物流運輸的問題,『我們這兒有些偏遠,以前物流還不像現在這麼發達的時候,運輸貨物的確給網店的運營帶來不少障礙,交貨延遲或由於運輸時間過長,就會影響信譽。』然而,李斌是個不服輸的人,他克服種種困難,與當地物流配送公司強強合作,最終實現了配送服務輻射全國各地及海外。

  作為電商『實戰派』,李斌深有感悟,『只有回歸到產品和服務,專注於自身的銷售模式,注重服務的提昇和購物體驗的優化,纔是電商的經營之道。』

  王驥龍:南下尋找創業項目,為家鄉農產品創品牌

  農村電商的發展縮小了信息鴻溝,為青年創業就業、謀求個人發展提供了路徑和平臺,吸引大學生、務工青年等年輕群體返回並留在農村。

  2014年,南方電商企業遍地開花,福建、廣東、江蘇等地湧現出很多『淘寶村』,許多青年都通過電商創業致富。穆棱市八面通鎮90後小伙子王驥龍看得眼熱心急,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他最終毅然辭去了政府機關的工作,只身南下廣州尋找好的創業項目。

  為了學到電商經營的經驗,王驥龍可是花了不少真金白銀,參加各類電商創業培訓班,如飢似渴地學習電商知識、運營理念和管理方法。『別人已經在創業路上了,我還處在學步階段,所以要下苦功夫去追趕。那時候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連做夢都和電商有關。』當學有所成後,王驥龍將自己的創業項目鎖定在家鄉的特色產品蜂蜜、雜糧和食用菌上。

  為了銷售好產品,王驥龍四處請教老師,學習經驗,有時為了設計推廣一個活動,半個月不出門研究營銷策略。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實踐,他終於掌握了一套切實可行的營銷推廣策略,產品銷量也節節攀昇,日均銷售額從最初的1000多元直線上昇到1萬多元的銷量,淨利潤0.4萬多元,最高峰一天淨賺十幾萬,銷售情況漸入佳境。王驥龍卻並未就此滿足,『近一年的經營下來,我發現只做代加工貼牌生產雖有較高的利潤,卻沒有自己的品牌,產品質量好、賣得好,但消費者不知道這些好的產品是產自穆棱地區。』他說。

  於是,王驥龍在打響地域產品的知名度上主攻發力。他注冊了公司,建設了標准化的蜂蜜生產車間,以『前店(網店)後廠(食品加工)』的形式生產蜂蜜,並申請『QS』認證經銷自己的自創品牌『尋珍記』。目前,全年銷售額實現1000萬元。

  劉清蕾:搶搭互聯網順風車,創業實現三次『跨越』

  電商事業的迅猛發展,使眾多農村年輕人在搶搭互聯網順風車的同時,思想觀念和創業行為也跟隨市場發生變化,由『種什麼賣什麼』向『要什麼賣什麼』轉變。

  90後劉清蕾是鐵力市年豐鄉農村電子商務中心的負責人,在電商大潮一展身手中,小劉的創業步伐有過三次『跨越』。

  第一次是在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開業的第三天,她在淘寶網上開了一家淘寶店鋪,設計並注冊了自己的商標『山椿居』,主要經營年豐鄉特色綠色產品;第二次是在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銷售額穩步提昇的時候,鐵力市電商辦引進了阿裡巴巴農村淘寶項目,她第一時間報了名,成為年豐鄉東河村村淘合伙人,成功地把阿裡巴巴的農村淘寶嫁接到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第三次轉變是在去年年末,她發現家鄉的大鵝銷售不出去,又賣不上好價格,於是她利用互聯網銷售平臺,做起了訂單式預售。

  有人說,『沒有一種創業方式能比電子商務更適合年輕人,只需要一臺電腦就可以起步。』也有人形容,『青年+互聯網=魚+水。』在電子商務『井噴式』發展的今天,農村青年的思想和行為正在發生可喜變化,已成為互聯網創業的不竭源泉,正在攪熱這場創業大潮。

  今年『雙創周』成果展上,我省一家科技企業帶來新型太陽能電池板。本報記者蘇強攝

  今年『雙創周』成果展展示的微風發電機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本報記者蘇強攝

責任編輯:馬悅

【專題】雙創促昇級 壯大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