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26日訊 今年的全國『雙創周』與全國科普日相伴而來,在我省,參與『雙創周』活動的主要是科研人員、大學生、農民和城鎮轉移就業職工這四類人群,而科普日的參與者則是從咿呀學語的幼兒到耄耋老人。可以說,科普活動為『雙創』活動蓬勃開展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將『雙創』思維從小根植
在16日黑龍江全國科普日開幕活動中,當記者的鏡頭對准一群正在進行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的中學生時,9歲的甄叡哲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光感、電機、巡跡、控制角度……』他用一系列專業詞匯介紹著自己手中的拼裝機械車。他從小就喜歡機器人、機械拼裝,已經在專業機構學習了兩年機器人編程等課程。
『我長大了要開一家發明公司,發明一款衣服,人穿上之後可以變成汽車』,甄叡哲認真地說。看見周圍人投來詫異的目光,他笑著說,『現在看起來有點不切實際,不過這是我的夢想。』
嘗試獨立操作仿生船的小朋友,參加科普書籍交換的小學生,在科技人員指導下組裝電子元件的中學生,還有被母親抱在懷中欣賞智能機器人呆萌表演的幼兒……科普日活動現場,充滿創意的科學體驗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科學的神奇魅力。很多青少年都是在科普日上『第一次觸電』,從此將科學的種子根植在心中。
讓科研精神代代傳承
今年科普日上,最隆重的要屬走紅毯的環節。這一次,走紅毯的不是影視明星,而是我省科技明星。
這是科學家『大手拉小手』活動,省科協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予恕等我省10位有影響力的科學家和科普工作者,與10位熱愛科學的小學生一起走過鋪著長長紅地毯的『科學大道』。讓公眾近距離接觸科技工作者,了解科技工作者對推動社會發展起到的巨大作用,讓科學精神得到進一步傳承。
科普日活動現場還展示了我省在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大學生科技創業、航空航天、機器人等領域的最新成果。以『科技、創新、體驗』為主元素,以生動活潑、互動參與的方式,吸引了近萬名市民共享科學盛宴。
提昇全民科學素質
公民科學素質的提昇,是『雙創』活動蓬勃開展的社會基礎。而我省在科普日期間,開展全民參與的一系列大型科普展示宣傳教育活動,其根本目的就是提昇全民科學素質,激發全社會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
據了解,在2012年~2016年全國科普日期間,我省開展特色活動4000多項,科普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及科普志願者5萬餘人積極參與各類科普服務活動,受益群眾達6000餘萬人次。『十二五』期間,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從3.27%提昇到5.07%。在『金秋科普月』活動中,各市(地)、縣(市、區)科協將組織廣大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線,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科普大篷車科技助力精准扶貧、院士專家校園行等1000餘項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活動。
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陶福勝表示,省科協將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確保實現到2020年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的目標。面向基層,針對不同群體的多樣化需求,注重運用信息化技術,開展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科普活動,將科學知識、科學方法送到百姓心坎裡,讓『雙創』基因融入龍江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