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青春踐行支教夢
2017-09-27 18:00:50 來源: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姜佳奇,東北農業大學第三屆研究生支教團貴州龍裡服務隊隊長、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2016年7月,我參加了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項目,在貴州省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龍裡縣開展了為期一年的志願服務工作。很榮幸能夠與大家分享這一年支教路上砥礪逐夢的點點滴滴。今天我匯報的題目為《青春踐行支教夢》。

  傾心教學,傳道授業播種希望

  我所支教的學校是龍裡縣民族完全中學,日常教學是支教團工作中的首要任務,到達支教學校以後,會計專業的我被分到了八年級的3個班教授政治科目,由於專業不同,課本不熟悉,教的又是承上啟下的八年級,所以我每天在講課前都要把所有內容自己學一遍,書上和練習冊上的每道題都認認真真的做一遍,為了讓學生對每個知識點學習的更詳盡更精准,讓乏味的課程更生動更新穎,我常常備課到深夜,這樣一堅持,便是一學期。也常有老教師對我說既然是支教老師,差不多就可以了,但是我卻始終不這麼認為,支教是我的夢想而不是一項單純的任務,這一年我始終不忘初心,用心教學,為的是對得起自己執著的支教夢和一份質朴的志願精神。

  在這綠水青山環繞的三尺講臺前,我付出著,也收獲著。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期末考試中三個班級的政治單科成績都取得了喜人的進步,這樣的碩果,既是孩子們努力學習的收獲,也是對我付出心血的最好肯定。『姜老師,我長大以後也要像你一樣,幫助更多的人。』『姜老師,我想上大學,今後回來當老師!』學生們的話,激勵著我在追逐支教夢的路上不斷砥礪前行。

  真情付出,貼心關懷學生成長

  除了完成好教學工作,我還在支教學校兼任團委副書記,以及學生會、國旗護衛隊和文學社的指導教師。在這個並不大的校園裡,很多孩子家長常年外出打工,孩子們在精神和生活上缺乏應有的關懷,令本就躁動的青春期更加迷茫。在支教這段時間裡,我主動找同學們談心,從他們自身成長的煩惱,到在班級裡如何更好的與同學相處等細瑣問題,他們喜歡主動和我交流,我也用心耐心的為他們一一答疑解惑。我很慶幸自己不僅被他們當做老師更被他們當成是朋友,我願為他們的成長前行指引方向,指點迷津。我相信支教期間的關懷之心定能播下火種,在學生們的成長道路上傳承光明。

  一年以來,我精心策劃開展了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主題活動近20場,這些活動的開展為提昇孩子們的思想品質、道德情操和文明素質有很大的幫助。如:在『勿忘國恥,奮發圖強』主題教育活動中,我們為同學們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東北戰場上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行,與學生共同走進了那段讓中國人民痛徹心扉的歲月,讓同學們守衛良知,奮發圖強。在『月圓中秋夜·濃濃志願情』伴留守兒童過中秋活動中,我聯系了愛心企業為我支教學校的全部留守兒童發放了月餅、苹果和牛奶等禮物,讓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與濃厚的節日氛圍,當聽到孩子們一聲聲真摯的『謝謝』,看到他們一張張質朴的笑臉,讓我和活動參與人員十分欣慰。在每一場活動中,從前期的籌劃,到物資的籌備、清點、搬運、發放,我都身體力行的參與其中,為了讓活動更加順利完滿,熬夜到凌晨兩三點纔休息,也是家常便飯,但我從沒有覺得苦、覺得累,反而覺得很充實。能夠在物質和精神上給予學生們切實的幫助與支持,使我在踐行支教夢的路上走的每一步也都更踏實也更堅實。

  踏實創新,點亮孩子心靈之窗

  除了教好每一堂課、開展好每一項校園活動,我總是還想為學生們做的更多,再多。對於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我便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對學生們給予無私的幫助。我帶領我的團隊在往屆支教團工作的基礎上,整合資源,創新性的開展了一系列品牌志願服務活動,助力西部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近一年以來,我參與組織開展各類關愛活動30餘場,累計受益3500餘人次,其中:參與運營由貴州團省委建立的貴州省第一間也是目前唯一一間『蓓蕾守護』活動室,我和我的隊員針對蓓蕾女童的實際情況為她們制定個性化的『蓓蕾守護計劃』,累計幫扶達1300餘人次,團中央志願者工作部部長張朝暉、貴州團省委書記涂妍等領導在『蓓蕾守護』活動室調研時對支教團活動的開展都給予了高度評價;『刺梨映像』助夢觀影團項目,一年內累計為350名孩子沒有機會走進電影院的孩子們提供了免費觀影機會,讓他們去觀看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電影,既豐富了他們的課餘生活,也拓展了他們的視野和知識面。為了保證這個項目持續開展下去,龍裡團縣委、龍裡縣星空影城和我們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共同建立了『刺梨映像』公益教育基地,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孩子走進電影院;『紙風箏』親情信使項目,每月定期將留守兒童近期學習和生活的照片連同孩子親自寫給父母的一封情感交流信,寄送給在外工作的父母,讓在外工作的父母了解到孩子的成長過程,聽到孩子平時在電話裡不願說出的心裡話,我們累計為170餘名留守兒童搭建了與父母真情溝通的書信橋梁。『一城一名悅中國』關愛農民工子女行動,我們通過原創幻燈片、明信片、視頻,以講解、問答、游戲和觀影等方式,帶領600餘名農民工子女領略大美中國,該項目還獲得了第三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全國銀獎,在參賽期間我們團隊向團中央第一書記秦宜智、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尹冬梅等領導匯報了項目開展情況並得到了領導與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與支持認可。

  作為志願者,雖然我們的經濟能力是有限的,無法為孩子們提供良好的物質幫助,但我願盡己所能,豐富孩子們的精神世界,用真誠的心溫暖他們,還孩子們一個童真的笑顏,這便也是我踐行支教夢的初心。

  凝聚力量,積極投身脫貧攻堅

  我來到龍裡後,便一直積極投身於當地的脫貧攻堅工作,包括進村入戶慰問孤寡老人、關心留守兒童、調查社情民意以及配合愛心人士發放愛心物資和資金等。我經常會跟隨團縣委扶貧工作隊到定點扶貧的打夯村走訪貧困戶,給他們講政策、想辦法、謀出路,並給他們帶去慰問物資;我和我的隊員還會定期到村級小學送課下鄉並開展慰問活動,例如:在今年的六一兒童節時開展了『愛心溫暖童年快樂伴我成長』關愛山區兒童活動,在活動中我們利用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處募集到的價值15000元的物資,為龍裡縣三個村級小學的孩子們送去了節日的禮物,為一個村級小學安裝了投影儀,讓他們也可以利用多媒體上課,豐富課堂形式。

  這一年,龍裡縣的每個鄉鎮就都有著我踏實踐行支教夢的腳印,累計為貧困戶、服務學校以及部分村級小學直接或間接爭取到資金或物資共計價值15萬餘元。從來沒有想象過原來我能在扶貧工作中發揮這麼大的作用,用心投身公益幫助他們讓我突然覺得被需要,能讓貧窮落後有所改變,這種個人價值感的體現與幸福感的充斥到現在還存留在我的心田,扶貧路上所有不言不語的用心付出都是值得的。

  這一年,我們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入選了貴州省文明辦評選的2017年『明禮知恥·崇德向善』貴州好人榜,我們團隊的西部故事被新華網、中國青年網、貴州日報、貴州電視臺、貴州都市報等多家新聞媒體或團屬網站報道70餘次。我本人也獲得了『黑龍江省優秀青年志願者』、『貴州省西部計劃優秀志願者』、『龍裡縣優秀青年志願者』、『龍裡縣優秀共青團乾部』等榮譽。

  支援西部的這一年,每一場精心策劃的活動,每一次集結愛心的捐贈,每一道山間家訪的風景,每一個熬夜加班的夜晚,一段段經歷,一幕幕回憶,一幀幀定格,瞬間便是永恆。曾有人問我是否後悔選擇到西部去,此時此刻我想說,如果時間倒流,我依然會堅持這個無悔的選擇!在西部、在基層、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燃燒綻放自己的青春,踐行這生命中最無悔,腳步最堅實的西部支教夢!

責任編輯:彭佳麗

【專題】『圓夢中國人』百姓宣講活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