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30日訊(記者 莊園 編輯 張廣義) 將智能終端安裝在農機上,智能終端與衛星和系統通信,進行各項作業數據采集,數據傳送到系統平臺之後,經過特殊的計算和分析,得出各項作業、生資、成本、效益的結果和預測。如今我省農業作業和生產已經不再憑借的是經驗、看天吃飯。而這一高端智能化設備就是黑龍江惠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發的農業智能終端項目。

通過智能平臺可以清晰的看出農機作業情況。
據了解,智能終端項目國外發展較早,而國內目前多數產品僅僅限於對農機深松整地作業進行監測和提取數據,獲取機械作業的定位(經度、緯度)、作業深度、掛接的農具、作業的質量,實時了解機具的信息。我國智能終端使用和農業精准作業的水平仍很低,2015年以前,深松探測監測系統安裝不足10%,截止2016年僅達到65%,秸稈還田作業監測、播種、施肥、中耕、管理、收獲等作業監測比例除黑龍江外,不足10%,終端及數據系統及應用示范在多個省區基本處於空白。國內基於智能終端使用的有關技術,認識程度較低,理論水平不高,使用效果不好,推進速度較慢,沒有形成完整技術系統。

物聯網精准農業農機高效作業系統平臺界面。
黑龍江惠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高校產學研成果轉化重點孵化企業,以哈爾濱工業大學人纔和技術為依托,農業智能終端項目科研團隊為了填補國內該項技術的空白,付出了許多辛勞。開發人員為了獲取第一手詳實的作業數據,對設備性能進行測試,常常工作到深夜。技術支持人員在接到客戶報修時,無論是偏遠地區,還是臨近市級縣村,都會第一時間趕往現場,排查故障原因,風雨無阻的為其解決問題,保障設備正常運營。
智能終端項目將政府支持和農民需求很好地結合,實現高科技、大數據、機械化、互聯網高度融合;隨著國家對農業的日益重視,農業全程機械化重要性日益體現,土地逐步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管理,農機社會化服務網絡、農業精准作業生產指揮調度和農機作業質量監控會得到快速發展。利用智能終端以及數據系統,結合實際,加強管理和技術設計,積極開拓創新,增加智能終端和互聯網在農機生產、作業、管理、服務、經營等方面的綜合功能,可以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農業各領域的全面應用。

智能終端進行的大數據分析。
該項目於2009年啟動,2011年第一代產品推向市場,經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如今第六代即將面世。目前,智能終端在黑龍江省13個地市1300多個農機合作社都有安裝,安裝數量達到25000臺。現在每年采集作業面積有2600萬畝,深松作業數據1000萬畝,為每年協助政府發放2億元的農業補貼提供了數據。在全國,深松探測系統僅2016年全國銷售近萬臺,各省市都在推行試點,保有量佔國內同類產品50%。截至2017年8月,全國已累計安裝各類農機智能終端共5萬臺,累計提取各類作業數據面積達2億畝,為下一步進行大數據分析奠定了基礎。基於全國市場分析和公司實際技術和銷售能力,預計每年可在全國銷售智能終端30000臺(套),建設數據雲平臺2個,項目產品預計為投產後年銷售收入為8000萬元,年均可實現利潤為3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