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30日訊 隨著氣溫的逐漸昇高,夏秋季腸道腹瀉將逐漸增多,常見的夏秋季腹瀉可以分為六種:一是細菌性食物中毒,常有一同進食的人一起發病的情況,且有嚴重嘔吐癥狀。二是細菌性痢疾,病人有排便不盡的感覺,糞便可呈膿血狀,常伴有發熱,兒童患者甚至可能會休克。三是阿米巴痢疾,糞便呈果醬樣。四是病毒性腸炎,病人常伴有感冒等癥狀。五是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腸道傳染病,屬甲類傳染病。六是傷寒、副傷寒,特征表現為持續高熱、相對脈緩、特征性中毒癥狀、脾腫大、玫瑰疹與白細胞減少等,腸出血、腸穿孔為主要並發癥。
由於引起夏秋季腹瀉的原因多種多樣,需要針對病因采取相應的措施,千萬不能腹瀉就開始用抗生素,亂用抗生素,會把對人體有益的細菌殺死,導致菌群失調,造成不良後果。
正確的做法是首先要及時到各醫院的腸道門診就診,以便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和處理。如果不能及時到醫院就診,就要在家中及時口服補液鹽。
那麼問題來了,在腹瀉的高發季節,腸道疾病可以有效預防麼?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腸道傳染性疾病主要通過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觸(如衣物、玩具等)以及蒼蠅等媒介進行傳播,只要做好個人、環境和食品衛生,防止『病從口入』,具體地說,大家做到以下五點,就能避免疾病的發生:
一是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不暴飲暴食。
食物,生熟食物要分開,碗筷要清潔消毒後使用;可殺滅致病微生物。不過度食用生、冷食品(如海鮮、冷飲);不飲生水,特別是進餐後或運動後不要立即喝冰凍的水或飲料;蔬菜水果應浸泡洗淨後食用。
三是注意生活作息的科學調整。夜間使用空調注意保暖,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避免熬夜,適當進行戶外鍛煉。
四是注意家庭、居民區以及中小學校、托幼機構環境衛生,消滅蒼蠅、蟑螂,防止致病微生物污染食物和餐具。
五是減少與腹瀉病人的接觸,特別是不要共用餐飲用具。
黑龍江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此提醒單位,尤其是托幼機構及學校,注意員工或學生們的健康,出現聚集性病例及時上報,以盡早發現和控制病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