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點"綠"成金 綠色農業成東北振興強勁動力
2017-10-08 07:18: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郭翔 管建濤 鄒明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10月7日電『水稻不是出米率越高越好,我們要求出米率不超過70%。』吉林省松原糧食集團董事長寶蒙權說,『這是為了防止施用劇毒農藥』。該公司今年認證了10萬噸綠色稻谷,要求從選種、施肥、保管到加工必須標准化,以『綠』為品牌贏得市場。

  大地、大水、大肥……在不少東北農民心中,大量物化投入纔能換來高產、效益。然而,記者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多地采訪發現,近年來地方政府、農業企業和農民的思維正在轉變。從看『田間地頭』到看『市場端頭』,順應消費昇級,發展綠色農業,提高綠色農產品有效供給,『大糧倉』正變為『綠糧倉』,為東北振興蓄積強大動能。

  黑龍江省五常市二河鄉新莊村的大米『不二價』。『別的地方大米3塊多一斤,我這裡賣到10元一斤,還供不應求。』新莊村黨總支書記劉清泉說,除了『五常大米』的名氣外,他們堅持綠色種植,『市場上不缺大路貨,缺的是中高端的綠色大米』。

  在長白山門戶的吉林省輝南縣龍光村,54歲的水稻大戶張明江今年讓『稻田蟹』為他的綠色水稻『代言』。128畝稻田在春季放入蟹苗,『蟹能除草,而且咱不敢施用農藥化肥,怕藥死蟹』。老張今年和米業公司簽了訂單,『人家就是看中咱的蟹田米,價格高,算下來一畝地稻子能多賣2000元』。

  黑土地沃野千裡、松花江綿延流長……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是東北最響亮的名片,更是發展綠色優質農產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發優勢。黑龍江省每年都安排專項扶持資金,2012年以來全省投向綠色食品產業的社會資金已達到500多億元,強有力地支持了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吉林省今年僅在綠色防控病蟲害上就投入1.17億元,有效防止濫用藥、亂打藥。遼寧省人大常委會今年3月審議通過了《遼寧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對農藥、化肥等使用作出規定和限制。

  為了確保綠色食品基地環境達標,黑龍江省嚴格環境評價制度,定期對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的土壤、水、空氣進行檢測和環境評價。僅2015、2016兩年全省就開展基地環評面積7000多萬畝,獲取樣品3000多個,檢測土壤、大氣和水等指標25項。

  從追產量到追綠色、追效益,發展綠色農業,農民有乾勁、政府有作為。目前,黑龍江省綠色食品認證面積約佔全國四分之一,綠色食品省外銷售額超過千億元,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吉林省2016年末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三品一標』農產品種養面積達到1036萬畝;遼寧省截至今年3月底,無公害農產品數量達2400多個,綠色食品1000多個,綠色食品認證數量和生產面積均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