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9日訊 五年來,綏芬河以園區為依托,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發揮口岸優勢,老牌企業提檔昇級,新項目接連上馬,進展迅速,百年口岸彰顯生機和活力。
2014年,中林集團與綏芬河當地龍頭企業之一友誼木業合作,成立了綏芬河國林木業城投資有限公司,國林木業城項目應運而生,當年開工、當年建成、當年投產。國林木業城項目建成當年就吸引國內地板、家具部件、裝飾板等企業46家入駐。項目建成的第二年實現經營木材201萬立方米,營業收入17.23億元,利潤總額3044萬元。
在國林木業城的帶動下,邊境經濟合作區一時間成為木材企業投資的沃土。三峽曲美、隆利源、煒達木業等一大批木材企業紛紛落戶邊境經濟合作區。更加讓人欣喜的是,在進入園區後短短的兩三年時間裡,很多企業生產規模迅速擴大。
煒達木業負責人張曉平對記者說:『在進入邊境經濟合作區前,我把俄羅斯進口的原木落地加工,鋸成板材,簡單烘乾後直接銷往南方。經過多年的經營,我逐漸悟出增加產品附加值的必要性。在落戶邊境經濟合作區後,企業開始花大力氣引進先進設備,加工木質別墅構件,產業鏈條延長了,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市場也逐步打開了,現在公司生產的木質別墅暢銷河北、山東、哈爾濱等地。』
綏芬河綜合保稅區2009年獲國務院批復設立,是全國第6個、我省第1個綜合保稅區。綏芬河綜合保稅區獲批以來,始終注重利用國家特殊保稅政策的優勢和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服務『兩頭在外』、『一頭在外』的跨境產業鏈項目落地發展。尤其是近五年來,綜合保稅區進入發展快車道,累計完成投資30億元,商和精釀啤酒、俄糧回運加工等一批『頭在境外、尾在境內』的企業落地生根。
就在前不久,商和精釀啤酒項目主體封頂,廠房進入裝修裝飾、設備安裝階段。項目負責人張洪濤介紹說,11月份項目進入收尾階段,12月份將投入生產『。生產精釀啤酒的原料是比利時的麥芽、酒花和酵母,設備采用德國的全自動糖化和包裝設備,這些設備入區保稅,其他國內設備入區可以享受退稅,在設備成本上就省了一大筆。此外,產品如果銷往國外就免去原料的進口關稅,銷往國內按照出區時『啤酒』的狀態征收關稅,稅率仍然遠低於原料的進口關稅。
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利用糧食入區不需要許可證或配額優勢,加工後內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特點。中鼎、僑興、龍運等大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看准了俄羅斯農產品的廣闊前景,抓住機遇,在綜合保稅區投資建設3個俄糧進口倉儲加工項目,設計倉儲加工能力20萬噸,俄糧回運加工產業集群孕育發展。
今年4月,萬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綏芬河市簽約,投資20億元,在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木材產業園,在綜合保稅區內建設俄羅斯水產品倉儲加工項目、包裝印刷項目、跨境電子商務項目。中信集團和龍運集團投資5億元的綏芬河國際綜合物流園當前也正在緊張建設中,園區建成後,年貨物吞吐量可達145萬噸。該物流園區與互市貿易政策相對接,將完善口岸跨境物流體系和產業鏈條,推動綏芬河跨境物流產業提檔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