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13日訊 群山莽莽、江水滔滔,天高雲淡,秋風送爽。在撫遠市通江鄉東安村玖成水稻種植合作社的水稻田裡,一望無際的稻田隨秋風泛起波浪,飽滿的稻穗在陽光下閃耀著金色亮光。
孫國良,東安村村委會主任,帶地入社的玖成合作社社員。在玖成的宣傳欄上,記者見到了2016年5月24日孫國良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東安村情況的大幅照片。說起這張珍貴照片和之後的故事,孫國良感慨萬千:『當時習近平總書記問話可親切了,讓你一點都不緊張。你看,習近平總書記登上插秧機的時候,我就在邊上,習近平總書記說米口袋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我當時就向習近平總書記表態要多種地、種好地,種出安全可靠的優質糧食。』孫國良指著遠處的一片鴨稻田說:『一會兒你去田裡看看,經過一年的努力,我正在兌現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承諾。』
孫國良告訴記者,這一年,無論是玖成水稻種植合作社還是他種的鴨稻田,變化都挺大。他說:『去年習近平總書記來的時候村裡的路還不是特別的好,一年過去了,這裡的基礎設施更完善了,去年秋天村裡把所有的路都維修了一遍,路修完以後小車已經可以開到地頭了。我們生產生活更方便了,引烏蘇裡江水的灌渠也進一步修繕了。』記者看到,為了擴大種植面積,合作社新購置了缽育擺栽機、插秧機、收割機等20多臺農業機械,今年玖成水稻種植合作社種植的綠色優質大米面積從去年的33畝擴大到了300畝,預計能產優質大米近20萬斤。
孫國良告訴記者,自從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考察調研後,他對種水稻有了重新的認識,以前總認為怎麼種能多產糧就怎麼種,現在他更注重水稻的品質。特別是國家工商總局派駐『第一書記』李世傑來到東安村以後,在與李世傑的交談中孫國良逐漸擴展了思路,明確了種植鴨稻米、走綠色有機循環農業的發展思路。
『我們東安村是個偏遠的邊疆小村,沒啥區位優勢,就是環境好,以前沒覺得環境能換來錢,現在看,這裡就有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金山銀山啊!』孫國良感慨地說。年初,自己的綠色有機合作社特意流轉了一塊遠離公路、周邊有樹林圍擋的土地種植鴨稻米。他說:『遠離公路是為了減少車輛尾氣污染,有樹林圍擋是防止其他稻田打農藥飄進我的稻田裡,我種的水稻就要保證它是純綠色,有機生態的放心糧。』
當記者來到孫國良的鴨稻田時,深深地被眼前良好的生態環境所吸引:路邊高高的白樺林整齊排列,不遠處的烏蘇裡江支流中成群的鴨鵝在水裡暢游,藍天上偶有幾只白鷺飛過。『去年種的60畝鴨稻,今年擴大到了1000畝,養了1萬多只鴨子,用鴨子除草,節省了人工,鴨子的排泄物還可以增加土地肥力,上秋肥大的鴨子還能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在這樣的環境下種植水稻,用有機肥,不用農藥,糧食秋收的時候按綠色有機水稻賣,價格自然差不了!』
孫國良還告訴記者,去年他種植的土地都是流轉來的,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後給他帶來了『明星效應』,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了他的種植理念,紛紛要求加入他的合作社。村民陳樹槐就是其中一位。58歲的陳樹槐家裡有2口人3公頃地,以前家裡一直種黃豆和玉米等旱田作物,年收入6000多元。去年秋天他看到了孫國良的鴨稻米賣得出人意料的好,今年決定帶地入社,加入孫國良的鴨稻團隊,除了每公頃地能得到5000元的承包款之外,他跟老伴還在合作社打工,他負責種植管理,老伴負責做飯和照看鴨子,兩口子從春播到秋收能掙五六萬元,不光管吃住,秋天糧食賣得好還有分成。『原來種旱田的時候比較保守,自己種怎麼也不如抱團取暖,孫國良鴨稻種植技術成熟,給的工資還高,不跟他乾跟誰乾啊?』陳樹槐說。今年像陳樹槐一樣帶地入社的有7戶,去年孫國良自己種的60畝地能收入6萬多元,今年預計能達到90萬元,帶地入社的每家農戶都能收入10萬元以上。
這一年來,孫國良另外一個變化,就是對怎麼賣大米也有了更深的思考——不光要種得好,還要銷得好。為此,今年孫國良更注重營銷他的鴨稻米。『去年我們的鴨稻米還主要在本地進行銷售,今年我們委托杭州一家網絡公司對鴨稻米進行營銷策劃,還請到北京的公司對我們的鴨稻米進行有機認證,通過網絡平臺銷售,通過來撫遠的游客口口相傳已經打開了營銷渠道,將鴨稻米賣到了北上廣等大城市,讓更多人吃到了我們優質安全可靠的放心糧,不負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囑托。』
這一年孫國良在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轉變,他成為了一名預備黨員。作為東安村的村委會主任,村裡的大事小情他都建言獻策。他和村黨支部的黨員乾部一起,形成了一股互幫互助、真抓實乾的合力,陸續為村民解決了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現在村民們都以能生活在東安村而感到驕傲,這讓孫國良很是自豪。
東安村現在是遠近聞名的基層黨建示范村,就在記者采訪期間,巧遇佳木斯市6縣4區30多名基層黨建工作人員到東安村召開現場交流會,作為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過的農民,孫國良拿起話筒,向大家介紹一年前那個激動人心的場景。他說:『每一次重溫場景,都熱血沸騰;每一次重溫囑托,都心潮澎湃。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既是激勵,也是期許,咱決不能辜負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