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深入伊春、撫遠、同江、哈爾濱等地的農村、企業、林場、科研單位,看望林場職工,到農民家中做客,同科技人員交流。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本報記者再次來到總書記考察過的地方,回訪總書記關心的那些人,聽他們娓娓道來林區轉型發展、農戶增收、創新創業的故事。
黑龍江日報今起推出特別報道——《總書記關心的人》
甄長龍 守好綠水青山收獲金山銀山

依舊是古銅色的皮膚,依舊是靦腆的笑容。秋日裡,再見甄長龍,在伊春上甘嶺林業局溪水經營所的大山腳下,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
擔任溪水經營所管護中隊隊長,但他對記者說:『我就是一名護林員。』
他總是難以忘記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場景,雖然已經過去一年多了,但感覺仿佛就在昨天。甄長龍深情地回憶:總書記的目光從一棵棵紅松樹上看過去,眼裡滿懷欣慰,那是對我們護林員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對我們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他總是情不自禁想起習近平總書記親切的話語:『那天,總書記詳細詢問了我巡護的面積和責任,還問了我從伐木工人轉變為護林員的感受。看得出來,總書記很惦念我們林場職工的生活,這讓我們心裡暖乎乎的。』
穿著綠色迷彩服的甄長龍,普普通通。1980年走向工作崗位的他,和大山作伴已經37載。甄長龍說,他曾做過十多年的伐木工,那時伐木是為國家做貢獻,看著一棵棵粗壯的木材源源不斷地走出林都伊春,走向祖國各地,他的內心是自豪的。如今,他從原來的伐木工變成了守護大森林的護林員。他熟悉這片森林的每一條小路,他了解這裡每一棵紅松的位置。甚至,他看這片森林的目光都充滿了深情。
他原本以為自己就這樣踏踏實實地做一名護林員,和其他護林員一起,將祖國的這片綠蔭保護好,就心滿意足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使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這份堅守,同時又使他和周圍的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轉變的是思想。
甄長龍說,總書記的到來使我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轉變。伊春生態保護提出得很早,大家腦袋裡都有保山護林這根弦兒。但總書記的到來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黨和國家對生態保護的重視。總書記考察後,我們經營所管護員多次深入學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每一次學習都有更加深刻的體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做的就是保護綠水青山的工作。從伐木工到護林員,雖然身份變了,但為國家做貢獻的心思沒有改變,大家感到自己的工作神聖而光榮。
改變的是行動。
甄長龍說,護林員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乾勁十足!每個護林員都是一名森林衛士。大家都說,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完成總書記的囑托,保護好這片綠水青山。現在,護林員們每天往林子裡跑的次數更多了,一遍一遍地巡查,看看林木有沒有『生病』,防范有人偷著砍伐。有的路可以騎上摩托車,沒有路的地方只能靠自己的兩條腿走,爬溝過坎,穿越樹林,一步一步地丈量,但沒有人喊苦和累。如今已進入森林防火期了,巡山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大家都摩拳擦掌,准備大乾一場。溪水經營所8000多公頃管護面積,25個管護員,大家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這片大森林。
變化的還有周圍的人。
甄長龍說,總書記到溪水考察,除了關心生態保護外,最關心的是停伐之後,我們林區職工的工作和生活。這一年多,我們這兒的變化可大了!溪水經營所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林場所,變成了轉型發展的領軍林場。你瞧瞧,我們林場所建了310棟掛袋木耳栽培大棚,還有130棟果蔬種植大棚,林區職工的就業門路比原來寬多了!還有,我們林區人也轉起了生意人的頭腦,不再等著客商上門收購產品,而是把眼光投向市場。互聯網不僅僅是城裡人的『玩意兒』,我們也在天貓、淘寶等網站上注冊建立『溪水網店』,讓溪水黑木耳和其他林產品賣得更遠,賣得更好!
甄長龍還領著記者在『溪水農家院美食一條街』轉了一圈兒。這家餐館有啥特色,那家餐館有啥絕活兒,他興奮地介紹著。到溪水國家森林公園的游客,在陶醉於綠色林海之後,再走進農家院來一頓綠色美食,真是愜意的一件事!甄長龍說,美食一條街12家農家餐館、旅館,生意都做得紅紅火火。現在場所職工投身轉型發展的積極性非常高,搞養殖的、搞種植的、開農家院的,反正都不閑著,都在為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忙碌著。
『總書記的到來,讓大家感覺生活更有奔頭了!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50多歲的甄長龍說這番話的時候,充滿了力量。
在伊春,像甄長龍一樣的護林員有1萬餘人。他們是大山的守護者,每天堅守在綠海深處,呵護著祖國的這片綠蔭。他們在保護生態的同時,正在和千千萬萬林場職工一起,守著綠水青山,收獲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