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尤桂蘭:家成了八岔村旅游『王牌』
2017-10-16 07:36: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佳薇 姜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0月16日訊 從那個雨天開始,她覺得空氣中似乎都彌漫著一種幸福的味道。

  2016年5月24日,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霏霏細雨。尤桂蘭家裡迎來了最尊貴的客人——習近平總書記。

  一年多過去,近日,記者第三次驅車前往八岔村采訪。走進尤桂蘭老人家的庭院,看到矗立在小院門前的木制宣傳牌、院裡繁多茂盛的蔬菜和花草,熟悉的場景,一下子讓我們回想起去年兩次采訪老人時歡暢的場面。

  兩次的采訪中,老人給我們講起習近平總書記如何關心少數民族生產生活時,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當時她說:『我這輩子見過兩位國家領導人,一生都值了。』1956年,尤桂蘭作為赫哲族代表,赴北京中南海,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一輩子最珍貴的兩個時刻,中間隔了60年,當年的花季少女,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作為八岔村發展的見證人,尤桂蘭更真切地感受到,兩代國家領導人對少數民族的牽掛綿延60載。

  尤桂蘭見到我們時,輕輕甩開了攙扶她的孫子,衝我們抿著嘴微笑,雙手順著耳邊攏了下有些散開的頭發,又扯了扯衣襟。

  一年多時間裡能夠三次見面,我們和老人彼此都有一種親切感,瞬間就打開了『話匣子』。這位84歲的老人,雖然眼神偶爾有些遲滯,但交談時的表情卻十分專注。

  『你們去年來過。』老人的記憶力著實讓我們欣喜。『上次拍我的照片,村裡特意做了一本掛歷,都在掛歷上。』順著老人所指的方向,我們看到掛歷上那張她和兒媳手拿一串紅辣椒的照片成為九月份的封面圖。

  一年零四個月,尤桂蘭的家裡都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們很想知道。

  一個最顯著的變化就是,老人的家如今已成為八岔村的旅游景點之一。

  村裡的人都說,『老太太是八岔村旅游的王牌、是網紅。』記者看到,村文化活動中心前面掛著尤桂蘭家的大照片。微博上的旅游大V常常尋名而來,拍幾張老人的生活照,四海八方的游客都期待一睹這位曾被兩位領袖接見的赫哲族老人的風貌。來看她的游客越來越多,她家客廳角落裡摞起來的紅色塑料凳也越來越高,這是老人特意為到訪的客人准備的。

  采訪中,巧遇兩位來自佳木斯的攝影愛好者。客人說:『老人家,我們要拍赫哲人家畫冊,想給你家拍張全家福。』老人連說『好、好!』便讓孫子從臥室裡取出一件大紅色的赫哲服裝穿上,又叫來了大兒子一家,對攝影師提出的各種『造型』創意從不拒絕。盡管看上去動作已經有些遲緩,但依舊振作精神積極配合。從這位憨厚老人身上,我們更加深切體會到了赫哲人『以禮存心』的重禮節品質。

  客廳的那面榮譽牆上有老人家中的另一個變化。

  去年牆上掛著兩張照片,一張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見時的幸福時刻。另一張是習近平總書記來家裡做客時的情景。照片中,一家五口,四世同堂,身著民族服裝,將習近平總書記簇擁在中間。而今年新掛上去的,是一張長條形集體照和一張寫有『全國最美家庭』的榮譽證書。這是今年5月,尤桂蘭一家獲得了『2017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考慮到老人腿腳不便,就由兒媳尹春霞去北京參加表彰大會。讓尹春霞沒想到的是,又一次近距離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

  尹春霞對記者說:『我多幸運啊,兩次近距離看見總書記,還握了手,照相時我就站在他身後的第二排,心情除了激動還是激動!』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總書記講的關於家庭、家教、家風的那些話,直指我心。我們得了這項榮譽,就要做家風建設的表率。』

  『奶奶讓我把榮譽書掛在牆上,說這不僅是家族的榮耀,更想提醒在外打工的孩子,這裡是根。』長期在外打工的孫子褚小剛只要一有空就回來看看奶奶,他越來越懂得『陪伴是最好的孝心』。

  從小過著漂泊不定漁獵生活的尤桂蘭,更珍惜有一個穩定的家的幸福。而年邁的她也成為全家人最大的牽掛,這一年多的每一個節假日裡,在外打工的家人都會紛紛趕回來,聚到一起舉杯豪飲,其樂融融。

  赫哲人是注重儀式感的。尤其是今年5月24日那天,尤桂蘭老人的家中格外熱鬧,親戚朋友身著鮮艷的赫哲服裝,圍坐在一起,唱起赫哲族嫁令闊小調,共同回憶習近平總書記一年前來家中看望交談時的場景。

  『我現在還活著,還能說赫哲話,無論如何不能讓赫哲文化在我們手裡消失。我要讓更多的年輕人接觸學習赫哲族傳統文化,讓我的孩子學,讓孩子的孩子學,讓赫哲族傳統文化能夠一代代傳承下去。』聽得出,老人心中的這個願望已融入她的生命之中。

責任編輯:彭佳麗

【專題】十九大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