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尤秀雲:有決心把『伊瑪堪』傳承下去
2017-10-16 07:36: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姜斌 孫佳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0月16日訊 『過去的赫哲族,冬天上山兩塊板,滑雪板;夏天下江三塊板,小角子船。赫哲族是我國歷史悠久人口較少的古老民族之一……』一大早,洪亮的解說聲從赫哲族民俗館傳出。

  『講得真生動。』隨著尤秀雲的講解,從北京來的游客們對這個曾經的漁獵部落產生了無限遐想。

  在街津口旅游文化村,66歲的講解員尤秀雲是一大『名人』。游客們慕名而來聽她講解,不僅因為她講得生動,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尤秀雲在去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同江市八岔鄉八岔村赫哲族民俗館時負責講解工作。

  秋日裡,赫哲族街津口旅游文化村風景秀美,空氣中飄著清新的味道。在景區入口,記者看到身著民族服裝的尤秀雲。雖然已是年過六旬,但老人精神頭十足,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意。聊起這一年多的變化,這位爽朗的老人再一次深情地回憶起為習近平總書記講解時的場景,每一個細節她都記得很清晰。她說,講解的這幾分鍾,她永生難忘。『為總書記講解時,我一點也沒緊張,因為總書記就像親人一樣。還記得他剛一下車,我看到他的衣服後面有被壓的褶皺,我當時真想上去替他撫平褶皺。沒想到總書記對魚皮畫那麼感興趣,從魚皮畫的制作到漁具的有關情況都進行了具體詢問,我感到很自豪。』

  那天,尤秀雲一身盛裝,是自己制作的魚皮衣。如今,這套魚皮衣已被大連一家博物館收藏。

  一年多的時間過去,尤秀雲對記者說:『我比過去火了,也比過去忙了,雖然累,但能夠傳承赫哲文化,再忙再累我都覺得值。』

  說起自己的『火』,性格開朗的尤秀雲說,『我這一天是笑迎八方游客。』來文化村的游客除了喜歡聽她講解外,還追著她合影。天津來的一個旅游團,三十多人像『追星』一樣都要和她合影。她笑著說,自己的照片很多地方都有。親屬在外省回來後對尤秀雲說,在一家飯店裡,看到她抱著魚的照片。孩子給尤秀雲最開始起的微信名是『大器晚成』,尤秀雲笑著說:『我纔不用這個名,我本來就是聰明人。』

  說起自己的『忙』,尤秀雲說,進入旅游旺季後就沒閑著,最多的時候一天給8個旅游團講解。『就在昨天,我在文化村的伊瑪堪小院給一個臺灣來的旅游團講解伊瑪堪說唱,沒想到他們那麼感興趣,讓我帶著他們的麥克講,以保證他們團裡的每一個人都能聽到。而且挨個跟我合影,還要買我們赫哲人最古老的樂器-——口玄琴。』尤秀雲說,能夠廣泛傳播赫哲文化,她感覺自己『累並快樂著』,『必須讓游客滿意而來,滿意而去。』

  『人們常說,人過半百不學藝,可我喜歡我們的民族文化,喜歡看到游客來這裡了解我們的生活。現在展覽館的一套解說詞都是我自己寫的,是我一點一點挖掘出來的,我不喜歡「照本宣科」,我把自己的生活經驗都加入到解說詞中。旅游旺季時街津口旅游風景區有幾千名游客,能夠在這裡向游客傳播民族文化是讓我感到很幸福的一件事。』尤秀雲感慨,『我這一代再講不出來這些東西就都淹沒了。』當記者提出要看看解說詞時,尤秀雲指指自己的腦袋大笑著說:『都記在我的腦子裡了。』

  尤秀雲聰明且勤快。她退休後考了導游證,還學習掌握傳習教材《希特莫日根》,並在進行社會傳承的同時,積極進行家族式傳承。『把年輕人教會了能夠學唱,讓伊瑪堪能延續下去,這也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每個赫哲人的責任。我們這一代人中,如果不傳承就會斷檔,所以我有決心把伊瑪堪傳承下去。』

  時時激勵自己,把民族文化傳承好。尤秀雲認為,只有這樣,纔對得起習近平總書記傳承好赫哲文化的囑托。

  這一年多來,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今年尤秀雲收了21位學生,最大的50歲,最小的8歲。作為赫哲族伊瑪堪的省級傳承人,她每個星期都到同江市裡的傳習所給學生們上課,教唱伊瑪堪。傳習所把尤秀雲和喜愛赫哲族傳統藝術的年輕人連結到了一起,瀕臨失傳的伊瑪堪說唱在同江市開始重新活躍起來。

  等旅游旺季結束後,尤秀雲將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唱伊瑪堪上。平時她就通過微信教授學生伊瑪堪。她還計劃,冬天時,繼續做魚皮服裝。

  和記者告別時,尤秀雲說,我給你們唱一段伊瑪堪吧。雖然聽不太懂,但在高亢嘹亮的赫哲族母語說唱中,我們體會到自然與人類相融之情,感受到『非遺』的獨特魅力。

責任編輯:彭佳麗

【專題】十九大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