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17日訊 延壽縣,是我省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去年以來,延壽縣堅持『11677』工作思路,即實施統一領導、完成一個脫貧摘帽目標、做到六個精准、動員七支扶貧力量、推進七項脫貧措施,全縣上下同心協力,創新作為,紮實地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延壽縣級領導、包鄉鎮領導、各鄉鎮、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村兩委乾部以及全縣幫扶乾部,深入村屯一線,披星戴月,不分節假日和休息日,全縣上下一心努力工作,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特色產業做牽引
發展產業扶貧是貧困群眾擺脫貧困的長久之計和根本之策。近年來,延壽縣堅持科學規劃產業發展總體布局,確定了重點發展『綠色食品、亞麻紡織、醫藥制造、養生旅游』四大特色優勢產業,健全完善『稻米、粗糧、大豆、肉雞、果菜、食用菌、麻紡、醫藥、建材、裝備制造、旅游』等十一個特色產業鏈條。
通過政府引導、資本融合、完善服務等方式,如今,延壽縣已初步形成了稻米、食品、漿果、肉雞、北藥等特色明顯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鏈。
伴隨著『永和豆漿』、『香其醬業』、『延大牧業』等知名企業相繼進駐延壽縣經濟開發區,大批產業項目的投入建設,為助推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引擎。
延壽縣還牢固樹立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業、扶持農民的觀念,引導龍頭企業在綠色食品、特色養殖等農牧產品的精深加工上實現新突破,重點由主要出售原料向主要經營深加工產品轉變,實現農牧產品加工增值。為了增加農民的收入,該縣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經營主體+基地+貧困戶』和『村集體產業+貧困戶』模式。
目前,該縣擁有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3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35個。發展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860個,帶動基地60萬畝,帶動農民3萬人。
作為省級農業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鴻源食品,從研發設計到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到工藝優化、產品銷售到物流配送等完成了電子商務全產業鏈應用,成為綠色食品產業的『領頭羊』。
同時,該公司生產的『綠辰』牌東北粘豆包、保鮮米飯、煎餅系列、特色糕點、食用菌湯五大系列20多個綠色食品,借助阿裡巴巴專營店、天貓旗艦店等電商平臺,產品在全國40多個大中城市暢銷,已出口美國、俄羅斯、韓國、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鼎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租賃農戶沙棘種植基地1萬多畝,其中貧困戶的土地3000多畝,輻射帶動貧困戶400多戶。此外,在種植和管護期間,鼎鑫公司每年將僱傭300名當地農民,每名農民年可增加收入2000元左右。
除了龍頭企業,延壽縣還通過大力扶持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和村集體產業來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9月末,在延壽縣延河鎮萬寶村秋實果蔬家庭農場的塑料大棚裡,串串葡萄掛滿枝頭。今年,這個農場的葡萄又獲得了大豐收,而且市場上葡萄價格比較高。農場場長張延峰最近一直心情不錯。
這個家庭農場不但富了開辦者,也讓在這裡打工的謝永春、尤寶全和那艷華幾個貧困戶擺脫了貧困。已在農場務工8年的同村婦女那艷華,每年大約4個月的工作時間,就能賺到6000多元。『老伴天生患有血管瘤,這些錢大都花在他身上了,別的活咱也不會乾,多虧老張不嫌我笨,一直照顧我!』那艷華激動地說到。
到年底,延壽縣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已有70餘個,它們都帶動了大批貧困戶實現了增收和脫貧。
今年,延壽縣整合了扶貧、產糧大縣等資金1億餘元,用於貧困村發展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為脫貧攻堅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延壽縣安山鄉興山村光伏發電項目於2016年建成,投入340萬元,建設規模400千瓦,光伏電站電費收益保障對應受益貧困戶每戶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
此外,延壽縣還圍繞『養生延壽,綠色家園』,開發養生保健食品八大類200餘個品種。目前,全縣無公害農作物種植面積113萬畝,認證無公害企業19家,認證無公害產品標識63個;綠色食品種植面積100萬畝,認證綠色食品企業19家,認證綠色食品產品標識36個;有機食品種植認證面積2萬畝,認證有機食品企業5家,認證有機食品標識10個。這三類產品產量達到3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綠色食品在農民增收中佔有較高的份額。
電子商務添助力
作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延壽縣將電子商務列為優先發展的新業態,充分發揮其在扶貧攻堅中的助力作用。
為此,延壽縣以『政府主導、企業服務、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思路展開布局,積極探索『電商+智慧農業』發展模式,以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營銷大戶、創業青年、大學畢業生等群體為對象,重點籌建以『延壽大米』、『延壽食品』為主的農產品質量溯源體系,拓寬農產品網絡營銷渠道,實現線上、線下聯動協同發展。
同時,延壽縣出臺了《延壽縣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方案》和《延壽縣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規劃》,以及農村電商『零成本創業』等系列配套措施。
2015年,延壽縣引進和實施了阿裡巴巴農村淘寶項目,建成總投資900多萬元、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集辦公培訓、實物體驗、物流配送於一體的電子商務服務中心。
同年,延壽縣還全面推進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建設,為電商提供了『零成本』創業條件。至目前,延壽縣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就發展到56個(重點扶貧村35個),覆蓋率達到53%。
殘疾人王雪便是延壽縣通過服務站實現了就業和創業的貧困人口之一。
王雪今年27歲,是延壽縣延河鎮福山村村淘合伙人。
與其他合伙人不一樣的是,作為村裡的貧困戶,王雪天生肢體殘疾。她從省信息技術職業學院畢業後不斷重復著就業、下崗的經歷,在求職道路上多次碰壁的她,始終沒有放棄對人生和理想的追求,選擇回鄉擔任村淘合伙人。
去年3月,王雪的福山村農村淘寶服務站正式掛牌營業。由於服務耐心、細致、周到並時刻為鄉親找想,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王雪的服務站交易額就突破了10萬元。
通過淘寶服務站,王雪有了相對穩定的收入,月純收入穩定在1000元左右。當然,服務站帶給王雪的不僅僅是收入,更多的是在一步步的堅持中體會著成就感和充實感。
『剛開業的時候,主要幫村民們網購衣服、生活用品,還有一些農資和農具。』王雪介紹說。一年時間裡,她的工作內容也逐漸豐富起來:替村民代繳電費、代充話費,幫村民在網上代賣煎餅、蜂蜜等特產。
讓王雪自豪的是,村裡的大爺大娘們,越來越離不開她——村淘上買來的監控器要她安裝、出門旅游的要她網上代購火車票、網購的衣服不合身要她去退換……
更讓王雪踏實的是,阿裡巴巴集團『菜鳥物流』的入駐,徹底解決了延壽縣電子商務進農村『最後一公裡』的瓶頸問題。
農村網購量小,送貨分散,距離遠,物流成本明顯偏高。如何打通村屯快遞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延壽給出答案:以菜鳥物流為主體,『五通一達』等15家快遞企業完成全縣9個鄉鎮的快遞物流網絡全覆蓋,並實現了縣、村之間物流快件雙向免費服務,極大地方便了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讓農民和市民一樣享受到『便捷網購、快遞入戶』的網購體驗,買到質優價廉的商品和服務。
阿裡村淘服務站開在哪裡,快遞物流就延伸跟進到那裡。從縣城菜鳥物流配送中心到各村屯的派件當天抵達,日派單500份以上,開放便捷的農村電商快遞物流體系逐步形成。
『村淘』不僅讓眾多像王雪這樣的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也極大地方便了廣大的農村消費者,為他們節省了消費支出。據粗略統計,近三年來,『村淘』累計為村民代購物品35萬餘單,交易總額實現7000萬元,為農民群眾節省生產生活必需品消費支出近800餘萬元。
除了『村淘』項目,為了實現縣內農特產品的上行,延壽縣還積極創建電子商務孵化創業園,為入駐創業者、農業合作社、小微電商企業創造一年內『零成本』創業環境,提供技術支持、產品推廣、經驗分享等服務,年可培訓電子商務人纔5000餘人次,帶動就業1000人。
走進延壽縣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園內,展廳裡山野菜、地產酒、玉米粥、粘豆包、烏雞蛋等農特產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創客』們正緊張忙碌著上貨理貨、處理訂單。
年僅29歲的大學生楊旭正在電腦前設計『延壽大米網』宣傳頁面,『自今年5月份試運營以來,我們這個網已吸納延壽大米、木耳、雜糧、蘑菇等24種農特產品。』楊旭介紹說。
電商和物流網絡的普及,也便利了縣內企業的網絡銷售。年初以來,香其醬業、萬壽山蜂業、鴻源食品等3家食品加工企業通過電商平臺,網絡銷售總額達680萬元。其中,鴻源食品公司新研發的提拉米蘇兩天內的網絡銷售額就達30餘萬元。
據統計,目前,延壽縣擁有電商企業110戶、合作社14家,開辦網店微店1000多個;去年,全縣實現網上交易總額2.3億元,農產品網上銷售額達1500萬元;今年上半年,全縣新增網店300餘家,農產品網上銷售額達1000萬元。
駐村工作隊細耕耘
當前,在延壽縣,由中直企業黨組、省委、哈爾濱市委及延壽縣委下派的106個駐村工作隊和50名第一書記正在為所駐(任職)村的脫貧費盡心思。他們孜孜以求的是增強村及村內貧困戶的自我造血能力,以使他們徹底擺脫貧困。
省發改委駐安山鄉興山村駐村工作隊長馬新輝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馬新輝是今年接替同事任興山村駐村工作隊長的。一住到村裡,馬新輝就開始抓緊時間熟悉這個村和村裡的人。
興山村位於淺山區,耕地以旱田為主,土地較為貧瘠。全村有8個自然屯,442戶,常住人口1674人。其中,有精准識別貧困戶189戶444人。
為了摸清每個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及其遇到困難和生產生活的需求,馬新輝對他們逐一進行了走訪。到現在,他已把貧困戶走訪完畢。後來,他還把走訪對象擴大到全體村民。到現在,他已走訪完300多戶。
通過走訪,馬新輝對興山村和村內的貧困戶有了基本的了解,找到了貧困的『病因』,接下來他針對這些『病因』提出『施治方法』。
由於多年的投入不足,興山村除了中心屯外的7個屯的屯內路還是土路。村民出行常常是風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給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也由於投入不足,興山村的各條田間路也大都年久失修,坑窪不平、泥濘不堪,給村民特別是貧困戶的生產增加了許多成本。
在馬新輝的協調爭取下,今年興山村的7個屯的土路都鋪上了水泥,結束了村民出行難的歷史。也是在馬新輝的爭取下,興山村的田間路也已納入了重修日程,明年基本就能施工。
除了爭取資金改善興山村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馬新輝把更多心思放在了發展脫貧產業上。
去年,在前一任工作隊隊長的努力下,興山村爭取扶貧專項資金340萬元,在原村小學屋頂及附屬場所建設了裝機規模400千瓦的光伏發電站。然而,由於原有電網比較落後,興山村光伏發電站發出的電無法上網。馬新輝到任後,與電網公司方面進行了溝通,該公司正在研究電網的改進方案。興伏發電站並網發電後,村內貧困戶可以直接獲得收益分配,村裡還能拿出部分資金設立護路、保潔等崗位給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
現在,馬新輝正在忙著給村裡的食用菌菌袋廠安裝生產線和滅菌鍋爐。這個廠是扶貧項目,由於缺少後續資金,只建完了土建工程就停工了。馬新輝爭取到了資金,把這個廠建了起來。10月末,這個廠就可以開工生產了。『這個廠的工人優先錄用村內的貧困人口,生產的菌袋還會以低廉的價格賣給有意種食用菌的貧困戶。』馬新輝告訴記者:『我的目標是把興山村打造成一個食用菌專業村。』
除了食用菌,馬新輝引領村民特別是貧困村民的種植結構調整方向還有大豆。今年夏天,聽說省裡一家農業科研機構新研發出一種高油、高產、高蛋白大豆新品種後,馬新輝特意組織一些貧困戶到賓縣等地進行了實地考察,並和銷售該種子的種子公司取得了聯系。一些村民打算明年改種這種大豆,而不是價格低得不能再低的玉米。
除了馬新輝,在延壽縣的扶貧攻堅戰斗中,還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駐村工作隊隊長或村第一書記,例如:省委辦公廳駐青川鄉新民村第一書記黃永鑫、共青團哈爾濱市委駐六團鎮桃山村第一書記郝東昇、哈爾濱市工信委駐加信鎮金鳳村工作隊長王鋒、哈爾濱市職業技術學院駐中和鎮勝利村工作隊長董國芃、哈爾濱市紅十字會駐六團鎮東安村工作隊長劉雅芬等。
據不完全統計,三年來,國家和省市縣四級幫扶部門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83.7萬元,為貧困村捐贈衣物7000餘件、書籍3萬餘冊和價值20.6萬元的藥品;中央和省市下派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共謀劃實施大鵝養殖、湖鯉養殖、小雜糧生產銷售、中草藥種植、菌包生產加工、綠豆粉加工和玉米深加工等17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