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北京10月20日訊(記者 孫曉銳 李楠 杜筱)『習近平同志作的報告是一部劃時代的重要文獻。』黨的十九大代表楊寶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歷經改革開放歷程,特別是近5年的歷史性變化,我深感黨的偉大,社會主義制度、理論、道路、文化具有極大的生命力,在國際上越來越受到關注和肯定。

黨的十九大代表楊寶峰。徐旭 攝
楊寶峰說,我先後留學日本、加拿大,多次去歐美各校交流,看到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和創造性工作,澳大利亞一個同行跟我講,中國發展之快令人難以想象,就是因為你們制度好。
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多年來楊寶峰一直主張高校是由『學者、學生、學術和學風』組成,一所大學要有一支大家、大學者隊伍;要有知識紮實、思維創新、眼界寬廣的學生;要有創新型的科研團隊及成果;還要有一個愛黨、愛民族、愛國家的學風。有了這四個要素,大學纔可良性循環、健康發展。『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創新的民族,就是一個沒有靈魂的民族。』這是楊寶峰時時告誡自己和學生的一段話。
楊寶峰認為,五年來,中國高等教育取得長足發展。從大眾化教育即將進入普及化階段,創新型人纔培養成為共同努力的方向。他說,一個合格的教育科研工作者,不能只重復別人,必須在理論和應用上都有所創新、有所建樹。
習近平同志在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橕。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楊寶峰表示,今後,我們要以習近平同志的重要論述為指引,繼續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搭建創新型人纔培養平臺,例如利用中俄醫學聯盟的平臺,定期舉辦國際會議、全面開放實驗室等,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提供人纔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