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新區松北高新技術片區圓百姓"安居夢"
2017-10-31 07:31:0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白天嬌 薛婧 李愛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哈爾濱新區松北高新技術片區圓百姓"安居夢"

創新模式跑出棚改『加速度』

  黑龍江日報10月31日訊 漫步在位於哈爾濱市松北區的眾和城小區,雖已是深秋時節但依舊生機盎然。一處健身器材旁,幾位老人正帶著小孩子曬太陽,順帶鍛煉身體。提及居住環境的改善,這裡的居民深有感觸。7年多前,這裡還是一片片低矮的小平房,年久失修,環境只能用髒亂差來形容。『夏季,地勢低窪存水,走路一腳泥。開春一開化,屋頂就漏水。』原松北鎮前進村陳家崗屯村民、現眾和城小區居民申彥海笑容滿面地說,『沒想到政府能同意我們就地回遷,這麼好的地段,政府若給開發商得多賺錢呀,給我們不但不掙錢還得倒掏錢搞建設。小區門口有十條公交線路,兩三分鍾就一趟,四通八達,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知足了!』

  眾和城小區僅僅是哈爾濱新區松北高新技術片區棚改回遷安置的一個縮影,隨著6個省級棚改回遷安置小區的陸續建成投用,該區域16693戶居民告別棚戶區喜遷新居。松北區棚戶區改造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丁志超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乾」,我們就是要按照十九大報告精神要求,一年接著一年乾,全心全意幫助棚改居民實現「安居夢」。』

  6個棚改回遷安置小區圓了百姓『安居夢』

  近日,記者在丁志超的帶領下,走進棚改回遷安置小區。在與幾位棚改安置居民聊天中,記者發現他們與丁志超的交流可以用一個詞概括:親如一家。『你和丁主任很熟悉嗎?』記者問。『太熟悉了,征拆時沒少為我們辦好事,一趟趟往我們家裡跑,宣傳政策,真是全心全意為我們百姓著想。』申彥海回答說。『棚改工作不是一項沒有溫度的政府職能,而是一件完完全全為百姓服務的民心工程。』丁志超感慨道,自2004年建區以來,14個項目被列入省級棚改計劃,目前,該區共開發建設6個省級棚改回遷安置小區,建設總面積達259萬平方米,可安置回遷居民20865戶,現已安置回遷居民16693戶。『我們現有回遷安置小區足以安置所有列入省級棚改計劃的回遷居民,到目前為止還有697戶未進戶,是因為這些居民希望就地安置,而他們的房屋正在建設中,將於明年年底進戶。』

  作為哈爾濱新區的核心區,松北區近年來發展速度很快,面臨著征收量大、時間緊、任務重、標准高的局面,這也意味著將產生大量的回遷居民。千方百計解決好這些回遷居民的安居問題,是松北區委區政府一直以來竭誠努力的方向。『松北區棚改建設速度和回遷安置速度可以說是全市領先,自建區以來,沒有一個項目因財政資金短缺而拖延工期。』身為征拆戰線老兵的丁志超,打心眼兒裡為區委區政府對棚改的大力支持拍手叫好。

  創新回遷模式 選房無『貓膩』更公平

  『現在的居住條件太好了,從沒敢想能趕上這麼好的時代和政策。』年過八旬的田照成老人,原來居住在萬寶田園新市鎮,今年8月28日喜遷新居。『回遷安置小區竣工後,我們棚改辦及時與建設單位對接,達到選房進戶條件後,及時要求各鎮街提報選房排序、戶型需求,與建設單位合理劃撥房源。』丁志超說,為方便回遷居民可以選房進戶一步到位,不需跑多家單位,區棚改辦組織協調區各相關部門、物業、供熱、銀行等多部門聯動,現場集中辦理相關手續。僅2017年以來,該區已組織三次大型回遷進戶現場安置工作。為了保障選房現場秩序井然,該區提前召開回遷安置小區大型現場選房進戶協調會議,進一步明晰責任及分工。『為在選房工作中做到公平、公開、公正,我們嚴把進戶審核關,由棚改辦副主任負責審核組的審核工作,對辦理人不是協議人或安置人本人的,堅決杜絕說情、求情的現象,對於百姓回遷房私下買賣關系的公證書一概不予受理,嚴格按照進戶辦理流程執行。這樣既確保了回遷百姓進戶工作的公正公平,又避免了回遷百姓互相攀比引發矛盾的可能性,還從某種程度上打擊了二手房交易中的偷稅漏稅問題。』丁志超說,選房工作進行時,按照選房排列序號,每半日確定群眾代表一次,在每日上下午選房排序中選最後兩名回遷居民作為群眾代表,對選房工作進行現場監督及房屋代選,群眾代表紛紛表示:『這樣選房進戶沒毛病!』

  『為了便民、利民,我們創新了回遷模式,針對2016年末棚改征收的房屋,我們采取「誰先交房,誰優先選房」模式,第一時間將戶型圖遞到回遷戶手裡,讓其選擇自己心儀的戶型。這一做法極大調動了回遷戶交房熱情,同時也降低了政府集中選房的成本,充分體現出公平公正。』丁志超說,針對一些殘疾、孤寡等特殊人群,上門送服務,幫著跑手續成了棚改辦工作人員的常規工作。

  房產證攥手裡好日子過得更踏實了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小平房,到如今各種生活設施齊全的樓房,原糖廠社區安置居民居住地雖未變,但生存條件卻發生著質變。2008年,松浦鎮糖廠社區成為該區第一個棚改小區,原址回遷,截至目前共建13棟高層,原居民分兩次先後進戶。『我是咱市第一個拿到棚改小區房產證的人,當個松北人兒,真好!』糖廠小區居民韓樹義難掩喜悅之情。作為哈市首個辦理房屋不動產權證書的棚改小區居民,這個中年漢子,簽字落下筆的那一瞬間,笑容滿面。『松北區在棚改回遷房屋不動產權證書辦理工作上還是比較超前的,為確保順利開展棚改回遷房屋不動產權證書辦理工作,我們按照「試點推進、以點帶面、積極穩妥、有序組織」的思路,選定一戶居民作為辦理試點。』丁志超說,該區於今年5月19日與該戶居民簽訂了《安置房屋補充協議》,開始正式辦理不動產權證書手續,協調回遷小區建設單位於5月23日開具了購房發票,6月5日將前期要件報送房產部門,於當日進行了受理。6月14日,發放了糖廠小區第一本房屋不動產權證書。

  選了房,進了戶,住進了舒適明亮的新家,回遷居民最心心念念的事情就是怎麼能實實在在地把房產證攥在手裡,讓『安居』這件事在心裡徹底落地。據丁志超介紹,按照省、哈市政府及區委區政府關於加快棚改回遷房屋不動產權證書辦理的工作部署,區征收辦、棚改辦立即成立了由辦主任為組長的工作組,並細化分解任務,將責任落實到人。為了積極推進審批辦理速度,區棚改辦工作人員耐心細致向回遷居民做好說明解釋工作,爭取回遷居民的理解支持,同時加大與相關部門的對接力度,完善了相關要件,最終糖廠小區首批1878套房屋的房主獲得《哈爾濱市准予回遷房屋產權登記通知》,意味著他們可以辦理棚改回遷房屋不動產權證書,現糖廠小區已辦理完成1442套房產的不動產權登記證書。『目前,6個棚戶回遷安置小區均達到辦證條件。』丁志超說,按照區政府方案,自9月18日開始,他們又陸續啟動其餘5個棚改回遷安置小區的第一批不動產權權屬登記工作,下一步,他們將繼續完成此項工作,直至所有回遷居民都能拿到房屋不動產權證書。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