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搜 索
"農民電商講習所"教你賣得好
2017-11-05 07:11: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於林波 德健宇 孫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農民電商講習所"教你賣得好

牡丹江拓寬農特產品網絡銷售渠道推動鄉村振興

  黑龍江日報11月5日訊 又是一個豐收年。牡丹江市寧安石岩鎮永富村的村民們卻沒有像往年那樣『守株待兔』,等著上門收購,而是跟著村裡來的大學生老師『惡補』電商知識:『我剛注冊了個淘寶號,這兩天問問老師咋鋪貨』『老師說雜糧從網上賣價格能翻好幾番,我准備試試』……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牡丹江市適時啟動『農民電商講習所計劃』,通過拓寬農特產品網絡銷售渠道,著力解開農產品產強銷弱、質優價廉的『不等式』。

  『農民電商講習所計劃』應運而生

  近年來,牡丹江突出生態綠色抓轉型,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已達480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近一半,在全國農產品市場的競爭力日益增強。

  『雖然打破了過去產強銷弱的瓶頸,但卻沒有走出「優質不優價、增產不增收」的怪圈。』牡丹江市農委副主任孫海燕介紹說,隨著電子商務發展迅猛,國內『淘寶村』『京東村』屢見不鮮,然而在牡丹江市特別是一些偏遠農村,還依賴於傳統的銷售方式,農民網絡銷售意識淡薄,生產者處於銷售利潤鏈條的低端,致使好東西賣不上好價錢。林口縣柳樹鎮柳毛村村民姜德財告訴記者,家裡主要種植白瓜子,賣的時候就是坐等老客兒收,賣多少錢自己說了不算,『收成不好愁煞人,豐收年又擔心賤賣賺不到錢。』

  牡丹江市陽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龐喜纔說,去年,該區產的有機稻米被南方客商以每斤3元多的價格收購,運到南方加工,在網上注冊銷售,每市斤達到了十幾元錢。

  如何幫助農民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牡丹江市搶抓機遇趁勢而上,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農民電商講習所計劃』應運而生。

  大學生志願者牽手萬名農民『觸網』

  10月26日,以鼓勵大學生志願者走進農村,向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傳授電子商務營銷技能的『農民電商講習所計劃』正式啟動。

  10月27日,一輛輛滿載著志願者的客車,開進了牡丹江52個鄉鎮、877個村屯。志願者們走進農家、走進谷場、走進田間地壟,耐心細致地為當地農民講解『什麼是電商』『如何利用電商平臺銷售農特產品』等相關專業知識。

  『我家的雜糧純綠色,就是沒有銷售渠道,咋辦?』『我想在淘寶網上賣東西,可不知咋操作?』……面對農民朋友的實際問題,志願者們一一耐心解答,還通過集中播放視頻、演示PPT課件、購物實踐操作等方式,讓農民進一步認識電商、了解電商。他們在每個村還建立了電子商務業務群,將農民朋友加入到微信群中,並與各村超市、電子商務信息員結成幫扶對子,持續傳播電子商務相關知識,傳達電子商務最新動向。

  據悉,在集中推廣結束後,志願者們將利用電商講習所微信群持續對各村農民進行一個月的培訓輔導,計劃培訓出100名能夠傳授相關電子商務課程的農村電商講習所講師,1000名能夠熟練掌握電子商務銷售基本技能的農村電商講習員,10000名能夠操作電商平臺、微商平臺進行買賣的農村電商明白人,讓農民真正懂得利用電商拓寬農特產品銷售渠道。

  助推創新創業潮培養『三農』工作隊伍

  大學生志願者的進駐,讓農民們重新審視手中的農產品價值。通過集中培訓,林口縣柳樹鎮柳毛村許多村民轉變了老觀念。該村『第一書記』王堪舜說,通過志願者培訓,我們了解到手裡握的不僅僅是玉米、瓜子、紅小豆,那是真金白銀啊!

  白瓜子賣給客商最多5元一斤,而經過加工、包裝網上銷售最少達到20元一斤。志願者的『傳經送寶』,打開了大家的視野,不少村民提出要建合作社,走電商道路。對此,該村計劃對綠色雜糧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線上線下銷售,讓雜糧發展高效化、品牌化。

  據悉,目前『農民電商講習所』已在牡丹江市陸續鋪開,農民利用網絡知識銷售農產品熱情持續昇溫。據有關部門預測,今年全市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到25億元左右,比上年增長約40%。

  電子商務集中培訓,不僅讓農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也讓大學生志願者找到了人生坐標。牡丹江師范學院2015市場營銷班黃明明說:『以前我把就業方向定在國內發達城市和地區,通過這次活動使我真正認識到農產品電子商務潛力巨大,在家鄉、在農村發展一樣可以大有作為。』

  牡丹江市副市長張維國表示,此項活動將進一步改變牡丹江傳統的農業生產格局,完成農產品由『賣』到『賣得好』的關鍵飛躍。與此同時,大學生志願者們也可以通過活動拓寬視野、增長纔乾、豐富閱歷,爭當農村電商的青年先鋒,從而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奮力譜寫中國夢龍江篇章

【專題】十九大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