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黨代表在基層】鄭召龍:致富的道路會越走越寬
2017-11-06 07:09: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閆捍江 劉大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鄭召龍(左一)向村民介紹黨的十九大盛況。

  黑龍江日報11月6日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這無疑給農民朋友吃了一顆『定心丸』,讓他們可以放心加大對土地的投入了。

  連日來,黨的十九大代表、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白樺鄉雙合村黨支部委員、團支部書記鄭召龍家裡一直歡聲笑語不斷。

  『能夠這麼近距離地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是我今生最榮耀的事。到現在為止,我的心潮依然澎湃,久久不能平靜。十九大報告氣勢磅礡,可以說字字千金,高屋建瓴,引領未來。

  我是身在農村的黨代表,傳黨情、聽民意、解難題、辦實事,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我首先要帶頭學習,帶頭宣傳貫徹十九大會議精神。』11月2日一大早,鄭召龍正在家裡向許春香等幾位村民介紹黨的十九大盛況和報告學習心得。『通過召龍的介紹,我們對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的政策更有底了,心裡別提多高興了。有了中央的這個好政策,我們能夠放心種地了,明年我們還要再多租幾畝地來種植馬鈴薯新品種。』許春香告訴記者。

  參會後回到家鄉,鄭召龍便馬不停蹄地開展宣傳。10月27日中午,剛剛回到加格達奇,鄭召龍顧不上休息,當天下午就在區委區政府會議室向300多名黨員乾部介紹了黨的十九大盛況。隨後幾天,他又相繼到白樺鄉、大興安嶺日報社、地委辦、武裝部、地區團委等單位向黨員乾部們宣講十九大精神。

  身兼全國青聯副主席和村裡帶頭致富年輕人雙重身份的鄭召龍,如今渾身充滿了乾勁。他說:『農民靠「自給自足」的時代已經遠去了,只有知識和創新纔能圓新時代農民致富的夢想。』1997年,18歲的鄭召龍高中畢業,回家幫助父母和兄長務農。雙合村人均只有幾畝地,碰到好的年成,全家一年的收入也就兩三千元錢,除去日常開支所剩無幾了。善於觀察的鄭召龍發現馬鈴薯種薯價格高,大興安嶺冷涼的氣候又適合種,他就開始了馬鈴薯種植,第一年下來效益很可觀。後來,鄭召龍當上了村黨支部委員、團支部書記,村裡的年輕人不斷向他聚攏。2011年,有35戶村民和他一起成立了合作社。此後,雙合村走上了科學耕種的道路,實行玉米、大豆、馬鈴薯三茬輪作。合作社采取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的辦法經營,利潤歸農戶個人。合作社引進新品種,購買新設備,通過科學種植、科學管理畝產量由原來的1500斤提高到現在的4500斤,產品銷往哈爾濱、山東、河南等地,供不應求,農民人均收入由原來的不到3000元增加到現在的12000元。2015年合作社與當地龍頭企業合作,開闢了一條馬鈴薯銷售新路,真正實現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模式。雙合村從以前的貧困村變成遠近文明的富裕村,村民人均純收入在大興安嶺全區名列前茅。

  鄭召龍目前正籌劃著建立『馬鈴薯種薯育繁推一體化』示范基地,進行馬鈴薯精深加工,讓『原字號』變成『新字號』,屆時依托現有的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村屯種植戶一起發展。現在他已與哈爾濱一家農產品加工企業簽約合作,通過綠色有機認證,把合作社生產的馬鈴薯、有機大豆進行包裝銷售,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讓家鄉的馬鈴薯、大豆走出雙河村、走出大山、走向全國。鄭召龍堅信,有黨的惠民政策指引,致富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采訪中,鄭召龍不斷接到黨的十九大報告宣講的預約電話,馬上就要啟程去哈爾濱參加十九大精神宣講團。鄭召龍說:『我一定用自己的切身感受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好,帶領村裡伙伴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建設好家鄉,力爭做到致富路上不落掉一個村民,不辜負黨和政府對我的信任和培養。』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奮力譜寫中國夢龍江篇章

【專題】十九大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