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8日訊 立冬已至,對於齊齊哈爾市經濟工作來說,定全年、保全局、奪全勝的關鍵時期已到。
根據前三季度全市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00.1億元,同比增長6%,增速與上年同期持平,比上半年回落0.4個百分點。以『三篇大文章』為主攻方向,以十二個重點產業為著力點,全力構建新型產業體系,有效投資支橕作用增強,新舊動能轉換深入推進,經濟發展呈現出平穩運行態勢。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齊齊哈爾市發展還面臨著很多困難和問題:經濟增速放緩回落,工業持續增長壓力較大,特別是從三產上看,第二產業的數字並沒有上半年的那麼漂亮。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734.8億元,同比增長4.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環比二季度降低3個百分點。從重點行業看,全市十大行業『5昇5降』,在『5昇』的行業中,只有裝備工業表現可圈可點,同比增長39.2%,高於全市平均增幅35.4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即便是呈現了平穩的態勢,但是穩的根基還不夠牢固,進的動能還不夠有力。尚需全市上下鼓足乾勁、增強懮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全力以赴纔能完成全年預期目標。
棋至尾盤,下一步該如何落子?關鍵在於找到『軟肋』,補上『短板』,把具體工作一項項落到實處。
新常態下的發展競爭,不再是單純的規模之爭、速度之爭,而是更多地體現為經濟結構之爭、質量效益之爭。誰的產業結構優,誰的技術含量高,誰的質量效益好,誰受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就小,誰就能更好地承受轉型調整的陣痛,更加順暢地實現動力切換與增速換擋。今年以來,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結構與質量效益之間的差異越來越明顯地體現到各個發展指標上。由於企業改革、結構調整及市場開拓力度較大,中車齊公司、一重集團、齊二機床、齊重數控工業總產值同比分別增長238%、63.8%、63.2%、49.5%。但是大部分食品企業小、散、弱狀態沒有明顯改善,規上工業停、減產企業數量較多,目前,387戶規上工業中,停、減產企業佔比46%,其中18戶企業處於停產狀態。部分行業效益下降,冶金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22.2%,食品、醫藥和其他工業增長方式落後、發展質量不高。
從簡單的數字和分析上不難發現,當前齊齊哈爾市工業經濟發展仍然是裝備工業一枝獨秀,盡管在能源、紡織、林木加工等其他方面也呈現了上昇趨勢,但是裝備工業在市場回暖和進行了結構調整之後,依然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因此,要想轉變齊齊哈爾市裝備工業一『咳嗽』,工業經濟整體都『感冒』的現狀,必須找准『短板』、正視『軟肋』,協調多產業發展模式,根據本區域內的自然資源、產業特點和人纔優勢發展特色產業,使第二產業中的多行業領域內的都能實現穩定、持續、健康的發展。
在具體操作中,要以『五化』示范工程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為載體,推動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提質增效,增強工業核心競爭力和有效供給。針對規上企業數量偏少、減停產面居高不下、食品工業下滑嚴重等問題,突出重點,精准施策,推動工業經濟提質增效。針對縣域經濟拉動力不強的現狀,樹立『不求其大,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佳』的特色經濟理念,有所為有所不為,努力挖掘特色、創造特色、放大特色,走符合本地實際的特色經濟發展之路。要從本地資源稟賦和現實條件出發,因勢利導,錯位發展,在『特』字上做好產業文章,在『強』字上做好產業規模,推動優勢產業集群發展,不斷提高產業發展層次和水平,將潛在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在當前形勢下,積極順應『互聯網+』這一發展趨勢,加快促進傳統產業轉型昇級和提質增效,融合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更多市場主體。
項目發展已然進入到『竣工之秋』階段,抓住降溫前的有效施工時間,倒排工期,做好項目收尾工作是當前的重中之重。各縣(市)區、各部門只有進一步提振精氣神纔能為『准備之冬』的到來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從而為明年的經濟工作能夠有一個良好的開局提供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