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的發展帶動了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長期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也讓平日疲憊的人們更加渴望體驗幽靜的田園生活,追尋那些曾銘刻在心間的美好回憶。
順應新時期消費需求,發揮區位優勢,探索『農業+鄉村+旅游』協同發展,把采摘、觀賞、游玩、垂釣、餐飲等體驗性休閑活動這一新興朝陽產業做大做強,讓傳統農業資源拓展出更多的經濟功能、生態功能和社會功能,是梅裡斯達斡爾族區在發展都市農業中,依托綠色特色農產品資源全方位拓展農業空間的發力點。
10月中旬,在休閑鄉村旅游這一范疇中,屬於淡季,然而記者在13日接連采訪的兩處梅區旅游景點中,卻未見絲毫蕭條跡象。上午10時許,剛剛走進昌晟現代農業旅游觀光園,記者的目光就被一群統一著裝、嬉笑暢玩的人群所吸引,這是中國人壽齊分公司40多人參與的團隊休閑體驗活動。據其業務主管經理彭曉東介紹,類似活動他們每年都要組織10餘次,這次慕名來到昌晟觀光園,整體感覺非常不錯,對於團隊的放松和凝聚力的打造都很有幫助。
昌晟現代農業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長姜寶威告訴記者,經過區裡的重點推介和游客的口碑相傳,現在他們『四季采摘、四季垂釣』的招牌已經打響,在最旺季的6至8月份,團隊和散客加起來日均要接待游客400人以上,很多時候都需要提前訂位。另外憑借室內冬釣項目,觀光園已吸引了一批釣魚愛好者,每逢冬季准時到訪。『現釣現吃』讓園區溫室的蔬菜從來不缺銷路,臨了還要帶走些草莓、大雁、二代野豬肉等特色的種養殖產品。園區這邊賺得盆滿缽滿,游客同樣消費得津津樂道,甚至是意猶未盡。
最近一年多時間,梅裡斯湖景區在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印象中,相當的有名兒,冬捕節參與人數屢創新高,菊花節更是吸引游人無數。記者走進梅裡斯湖景區的時間已是臨近中午,卻仍可見數十游人或圍著色形各異的菊花拍照留念,或自在徜徉於花卉景觀和波光旖旎的湖泊之間,享受『漁鄉花海』帶來的絕美和悠然。
梅裡斯湖景區總經理楊東昇介紹說,除涵蓋游湖、賞花、采摘、垂釣、射箭、攀岩等逐步完善的景區功能外,兩大『節日』更是使這裡名聲大噪的關鍵。去年最後一天至今年春節前的冬捕節,吸引了大致七八萬人前來參與,15萬斤魚都滿足不了市民和外地游客的購買熱情,臨近春節時還出現了買魚排號的奇觀;今年舉辦的第二屆菊花節吸睛能力同樣不俗,近200個品種、200萬株的菊花展,屢創日均萬人次以上的游覽記錄,甚至在最近的一個月時間內,10至80元不等的盆栽菊花還被游人買走了1200多盆。農業的休閑、觀光、旅游等多種功能屬性被充分挖掘,『農業資源』與『旅游』所碰撞出的火花可謂相當耀眼。
達斡爾族歷史悠久,民族文化內涵深厚。梅區在發展休閑旅游中,堅持做好民族文化傳承,講好民族故事,在飲食文化、民間工藝、地方產品、村寨建設、旅游開發上融入民族符號,使達斡爾族傳統文化煥發出勃勃生機的同時,也為當地的特色游、文化游注入了新的魅力。
庫木勒節是達族傳統節日,期間民族歌舞、篝火晚會、摔跤、射箭、曲棍球、頸力拉棍等特色項目總要吸引各地游客的目光,儼然成為所有游人的大聯歡。今年6月3日的庫木勒節上,梅區香海香瓜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吳樹海就著實嘗到了農產品與民族節日相結合的甜頭兒。當天,全區當時可供采摘的16000斤香瓜都被他帶到了庫木勒節現場,銷售異常火爆,10元一斤,銷售額16萬元,絲毫沒有剩餘;作為達斡爾族聚集的雅爾塞鎮哈拉新村,也趁勢首次試營業了9家民族特色賓館,當時將自家房屋當做賓館租給客人的康艷梅、劉艷雙、何艷飛、沃麗艷等人也獲得了『意外』的收入,現在正趁著淡季抓緊四處學習民族餐飲制作,准備接著大乾一場。據哈拉新村支部書記多雪英介紹,現在不僅另有多家村民表示也想加入『賓館』,而且還組織了玉米葉手工編織工藝品的集中培訓,准備讓全村都增加一份在『民族特色』回饋下的收入。
都市農業,對大眾來說是一全新的概念,它有別於傳統農業,又依賴於農業,還是在農業基礎上的延伸。它要為都市居民提供充足的名特優、鮮活嫩的農副產品,以滿足不同層次的物質消費需求,還要通過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模式,建立起農副產品產、加、銷一體化的生產經營體系,促進傳統農業轉型昇級,向農產品加工業延伸,向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拓展。它可以提供給居民更多的與農村、農耕、農民接觸的機會,讓城市居民認識農村、感知農業、了解農村文化,進而讓吸引更多的人前來購買農產品、投資創業、領略自然風光、感受民俗風情。
今年,梅區在全力推進都市農業中,做了諸多努力與嘗試,目前來看均收到了可喜的成績。除上述頗具標杆性質的3處亮點外,夏季梅區在市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果蔬收獲季暨夏季旅游產品品鑒會,給市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讓更多人進一步認識、了解了梅裡斯;共和鎮雙崗子村通過組建合作社與藍海商務信息公司達成發展庭院經濟的合作協議,公司通過承租合作社農戶菜園,采取耕、種、管、收、送全程委托方式,將綠色有機農產品配送給公司會員,有效提昇了庭院土地的產值;位於達呼店鎮的黑土地藍天假日莊園,將采摘果實、體驗耕作、住宿餐飲和娛樂等多種活動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依托當地特色農產品、以農業農村服務為配套、以農村文化旅游開發的吃農家飯、品農家菜、住農家房、乾農家活、娛農家樂的全要素產業鏈條。
此外,依托嫩江沿岸生態環境良好、旅游資源富集的優勢,梅區在養生養老產業上也進行了重點謀劃。如號召距市區較近的村屯對當前空閑擱置的房屋進行整合利用開發,創建民宿農莊,吸引退休或將退休的城裡人租住農村房屋,遷居農村,感受農村風光,游覽田園景觀,享受農家生活。另外,據老嫩江大橋收費站一公裡的雅爾塞鎮鮮明村總投資6億元,佔地13.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的『候鳥式』養老項目現也已開工在建,未來這裡的養老產業,必將如明珠一般璀璨。
梅裡斯達斡爾族區『都市農業』的邁進,讓農民的腰包更鼓了,讓全區的發展動能更強了,同時也給人以深深的啟迪,那就是怎樣立足區位和區情統籌謀劃,站位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高點。如今,『梅區自信』在2000多平方公裡的達鄉無處不在,這份對自身的精准把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與斗志,讓這裡始終充滿了無限的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