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4日訊(記者周秘 編輯彭佳麗)佳木斯市郊區積極響應黨中央和省委『建設美麗鄉村』的號召,緊緊抓住國家實施黑龍江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歷史契機,超前謀劃、主動作為、大膽嘗試,依托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整合各類專項資金,集中投入建設美麗鄉村,趟出了一條『群眾事情群眾辦』的新路子,有效破解了農村公益事業『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行』的難題。全區整合資金1.2億元,新建美麗鄉村25個,完善原有試點村11個,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全部達標,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全面發動,激發農民建設美麗家園的熱情
農民發動不起來,農村公益事業就辦不好。郊區破舊立新改變農民、靠實際行動感召農民、用典型示范引領農民、靠以獎代投來發動農民、落實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政策,把決策權交給農民、靠激勵政策來發動農民,想方設法點燃農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夢想,最大限度地把農民發動起來,使廣大農民思想深處實現了從『要我美麗』到『我要美麗』的根本性轉變。
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自主建設美麗家園
農村的事情就應該交給農民自己來辦。郊區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切實轉變政府角色,從主角變為積極的配角,讓廣大農民登臺亮相,當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角,唱響美麗鄉村建設的主旋律,最大限度凝聚共建合力。
嚴格執行規劃設計。采取『一村一策一方案』的建設模式,突出村莊的個性特色;踴躍出工自建。在建設過程中,長發鎮東勝村提出『只要是村民能自行解決的問題,就不外僱勞動力』的口號;農民自願清障拆遷。西格木鄉草帽村村民魏傑民剛建起兩年的養殖房影響了村裡的整體規劃,在村書記幾次勸說下,主動無償將房子拆除,雖然自己損失了8萬多元,但是他說:『區裡為我們建設美麗鄉村是為了我們村子更好的發展,不能因為我一家而影響整個村子的建設,那樣我就太丟草帽村人的臉了。』積極借助外援。長發鎮正合村將本村多年在外務工的道路工程施工專業人員請回村裡,組織村民進行道路施工建設,雖然報酬比市場價低了一半,但工程質量絲毫不差。村民都說:『還是用自家人乾活放心。』實施全程監督。大來鎮大來村、敖其鎮敖其村在建設過程中,村民提出主街路硬化過多、綠化過少的問題,不注重生態發展,兩個村立即修改了建設方案,增加了綠化面積。
堅持建管並重,建立長效機制
農民不僅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更是美麗鄉村管護的主體。我區一方面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一方面強化美麗鄉村長效管護機制,把後期管護權交給農民自己,叫響『人人是美麗鄉村形象,處處是美麗鄉村環境』的口號,確保建設的美麗、管理的漂亮,從根本上解決了『誰來管』的問題。
建立體制機制。我區注重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引導農民破除陋習、移風易俗、提高素養,努力改變傳統落後的生活習慣,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修訂《村規民約》。《村規民約》是群眾自主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郊區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指導各村重新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編成順口溜,印制成圖板,擺放在村裡明顯位置;
成立保潔隊伍。為了確保實現環境衛生的長效保潔,全區各村都成立了人數不等保潔隊伍,設立專兼職保潔員並配備保潔車輛,每個村屯都設立專門的垃圾填埋場、糞肥堆放場和柴草堆放場,垃圾、糞便、柴草垛『三出村』率達到100%,真正實現了垃圾日產日清無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