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豆腐西施』,陳寶發總是很『嚴肅』。
黑龍江日報11月15日訊 10月9日,陳寶發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報告會,並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殊榮,他第一時間與記者分享這個喜訊。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者僅有40名,其中貢獻獎10名,陳寶發是我省唯一一位獲獎者。
陳寶發『火』了,這是他兩年前來到龍江縣龍興鎮新功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時未曾想到的事。
『我能多火?』這是日前陳寶發見到記者時問的第一句話。『我要是真能大火,我們新功村的杜鵑山就能更火了,客流量上來了,那我們村民明年增收就更快了!』
這就是陳寶發,心心念念想的,都是新功村,是村民增收。
尋訪陳寶發的扶貧故事從走進新功村開始。9月26日,記者走進這個龍江縣西部的偏遠山區,在通往村委會的路上,一塊『杜鵑山』的標志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殊不知,為了打造杜鵑山旅游,為新功村村民謀發展新路,『新功杜鵑山』這幾個字背後凝結著陳寶發多少日思夜想和殷殷期盼。陳寶發的扶貧故事從打造杜鵑山旅游起步。
我有一個想法:杜鵑山上游人如織
新功村村委會大門前,一面駐村工作隊的旗幟在風中飄揚。
在村委會的外牆上,『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沈淀多少真情』『心裡裝著老百姓永遠保持先進性』等標語頗為醒目。這兩句話,陳寶發用實際行動去踐行。兩年多時間裡,他在新功村一步一個腳印,扶貧之路邁得堅實而有力。
2015年9月,陳寶發從齊齊哈爾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任科員身份轉身,擔任龍江縣龍興鎮新功村駐村第一書記,開始了他的『村官』之路。『剛到村裡時什麼感受?』面對記者的提問,陳寶發回答兩個字:『犯愁。』『來村裡之前心裡有預期,但真正走進這個村,還是被一些村民的貧困現狀和村裡的發展狀況所震驚。在這裡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所以來不及犯愁,想好一件乾一件,想好兩件就齊頭並進一起乾。』
打造杜鵑山旅游是陳寶發萌生的第一個想法。
到底陳寶發和杜鵑山之間有什麼故事?還原陳寶發的駐村足跡,記者走進了杜鵑山腳下的新功村九屯。
『沒有陳書記追著走,我哪能開農家樂?』新功村九屯農民王紅霞是陳寶發確定打造杜鵑山景區思路後,盯上的第一個人。『我就是村裡做豆腐的,陳書記非讓我乾一個農家樂。當了一輩子農民,哪能想到做買賣?根本不敢想也不敢乾。陳書記來來回回跑了四五趟,勸說我開農家樂,他都要跟我急眼了。後來撂下一句話:你愛開不開,掙錢又不給我!』如今的『豆腐西施』農家樂,已經初具規模,王紅霞也賺到了旅游錢。
說起當初的磨合,王紅霞還有些不好意思。王紅霞穿著印有『新功杜鵑山』字樣的藍底素花制服對記者說,這些都是陳書記幫著設計的,就連農家樂門牌、菜譜等等都是陳書記親自給弄的。
為啥有這麼大把握讓王紅霞開農家樂?面對記者的疑問,陳寶發站在『豆腐西施』農家樂門前往遠處一指:『你看那座山就是杜鵑山,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美極了。上山賞花能不下山吃飯?』
王紅霞回憶,2016年4月2日,王紅霞的『豆腐西施』農家樂開門納客。4月30日,陳寶發接到王紅霞的丈夫隋小海的電話:『陳書記,我家今天接待了20多桌酒席,還是你有眼光,你真是我們家的貴人!』
王紅霞說起生意樂得合不攏嘴:『雖然杜鵑花花期短,但十多天的時間我就收入了2萬多元,這可是往年一年的總收入。』
今年,王紅霞又找到了陳寶發,想擴大經營規模,在經營農家樂的同時,蓋大棚搞采摘園。王紅霞不單自己增收了,還帶動了貧困戶增收。『我這個農家樂不大,帶動了5戶貧困戶,僱工都讓貧困戶先來,這是陳書記給交代的任務,一個人一天能賺100塊錢呢!』
杜鵑花別稱山躑躅、山石榴、映山紅、照山紅、唐杜鵑。陳寶發認為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就是新功村得天獨厚的資源,山上有200畝野生的杜鵑花。陳寶發說,除了自然風光,新功村還具備區位優勢:毗鄰碾子山區,地理位置優越,距碾子山蛇洞山風景區、奧地利滑雪場僅10公裡,距齊齊哈爾第一山——朝陽山旅游風景區20餘公裡,是通往朝陽山的必經之地。這裡還是抗日英雄白永盛的家鄉,是革命老區村。風景秀美的新功大橋、金長城古城遺址和老道廟遺址都是新功村的資源。經過反復討論,最終確定了發展旅游助力脫貧的思路。開發建設了『碾子山—老道廟—白永盛遺址—新功大橋漂流—杜鵑花—新功農家飯莊—朝陽山』精品旅游線路。為了突出杜鵑花觀賞旅游,他們將生長杜鵑花的大架子山改名為『新功杜鵑山』。
2016年4月25日,新功村第一屆杜鵑花節開幕,並確定為每年的4月25日至4月30日舉行。現在杜鵑山下已經開起了6家農家樂。旅游帶動增收的效果非常明顯。粗略統計,2016年,杜鵑花節期間帶動相關產業收入300餘萬元。有了第一年的經驗,今年的第二屆杜鵑花節更火爆了:旅游人數達2萬多人,車輛3000餘臺,帶動相關旅游收入達1000萬元。
我有一個願望:為村民增收鋪好路、謀好招兒
新功村黨總支書記於吉武對陳寶發的評價是:這是一個乾實事的駐村書記。
新功村屬於半山區,雨季山上洪水衝出『水打溝』,危害民房,侵蝕土地,耕地不斷減少,必須要對『水打溝』進行治理。寒風蕭瑟中,陳寶發和於吉武不止一次到『水打溝』現場勘查,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300萬元,實施『水打溝』項目工程,建造21堵水泥石頭牆,形成攔水壩,有效解決了水土流失問題。
治理完『水打溝』,陳寶發又開始爭取打抗旱井。新功村十年九旱,陳寶發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爭取打抗旱井12眼,完成了覆蓋全村的抗旱井工程,村民春耕用水徹底得到解決。
陳寶發往返龍江縣以及龍興鎮等相關部門20多次,申請資金建設休閑廣場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今這些場所已經建成,村裡還建起了活動室。茶餘飯後,新功村村民在新建的廣場上休閑活動,都說這個活動場所是陳書記給『磨』來的。
陳寶發『磨人』的功夫在龍江縣很出名,為了爭取項目資金,他常常在一天時間裡跑齊齊哈爾市、龍江縣兩三趟。為了爭取一個修路的項目,陳寶發在三個月的時間裡跑了20多次相關部門,如今杜鵑山腳下修上了1.6公裡的路,新功村一屯至二屯修了2公裡多的路,九屯和十屯中間修了1公裡的路,從土路到硬化路,陳寶發說跑多少趟都值得。
不僅為農民修路,更要促村民增收。
要想讓農民增收,僅僅依靠種植玉米是不夠的。陳寶發說,近兩年玉米價格大幅下降,村民都在為種啥能多賺點發愁。請專家來村裡實地調查發現,新功村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比較適宜種植中草藥。陳寶發先後邀請碾子山仙鶴中藥飲片廠、甘南鶴祥村飲片廠的廠長和技術員,對中草藥種植與傳統農作物種植的經濟效益進行對比,讓村民看到巨大的利益空間。他還請來南京科學院的專家進一步把脈,確定了種植中草藥的品種。目前,已經有農戶開始試點種植。陳寶發說,希望這個脫貧路徑能走下去,給村民打開一個新的種植思路。
我有很多遺憾:來不及報答和補償
9月28日,記者來到位於齊齊哈爾市龍沙區的永裕小學,陳寶發的愛人溫蕊在這裡工作,她正在給一年級的學生上課。陳寶發偷偷地在門外看著,他說這是第一次來妻子學校。『自從駐村,妻子的「眼窩」變得淺了。偶爾回家,正說著話呢,在臺燈下給孩子批作業的妻子就掉下眼淚,每次面對這樣的時刻,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安慰。』在下課的間隙,溫蕊向我們介紹了一個對家庭『不盡職不盡責』的陳寶發。
溫蕊說,陳寶發剛駐村那一年,女兒上初一,她還沒覺得特別吃力。每天起早送完孩子再去上班,下班做完晚飯,再去接孩子。現在女兒上初三了,學習任務重,她有些應付不過來。雖然她從來也不要求丈夫做什麼,但卻屢屢遭遇丈夫的『爽約』。
『有一次,他好不容易回一趟市裡,答應幫我接一次孩子。我記得特別清楚,那天下雨了,女兒滿懷期待地等著爸爸去接,沒想到半路上我接到他的電話,說村裡有人生病了,要住院,他得回去。我說你都到半路了,也不差那會兒,不能接完孩子再去嗎?他卻說村裡的事更重要。那天孩子淋濕了,回家就發燒了,我當時真是又心疼孩子又氣他不負責任。』前幾天,陳寶發又一次爽約,親戚從深圳回來,全家要搞一個家庭聚會,大家都在等他,他卻參加不了。溫蕊說,雖然我有很多小抱怨,但我特別支持丈夫的工作。我知道他心裡裝著村民,想為村民做點實事。第一屆杜鵑花節舉辦的時候,我也去了,當我看著漫山的杜鵑花,看到他的種種想法變成了現實,真為他高興。
讓溫蕊最傷心的是父親的離世。溫蕊是家裡的獨生女,父親病重期間住院,溫蕊一個人照顧。『我多希望他能陪在我身邊,安慰我。但他每次到醫院都是匆匆地看一眼就走,他不停地和我說抱歉。我知道他心裡充滿內疚,但駐村工作更重要。』
在陳寶發駐村第一年,他遭遇了母親的離世,這也成為他內心不能觸及的痛處。2015年12月,陳寶發正在村裡召開村兩委會,那時母親已經病重,給他打電話卻是叮囑他:『兒啊,好好工作,不用惦記我……』那是陳寶發和母親的最後一次對話。2015年12月5日,母親帶著對兒子的無限牽掛離開。每當提起這件事,陳寶發的眼淚便止不住,因為這是他無法彌補的內疚和遺憾。
9月28日上午,記者一行來到了陳寶發工作的原單位,齊齊哈爾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朱憲武向我們介紹了一個工作中的陳寶發。陳寶發當時主動請纓,經過認真研究和考察,組織上做出派駐陳寶發的決定。駐村工作要能紮住根,做事要嚴謹踏實。『陳寶發能把駐村第一書記的作用發揮得這麼好,對於我們整支隊伍來說都充滿榮譽感。龍江縣寫來的表揚信,我們在大屏幕上滾動播放,特別鼓舞士氣、提昇乾勁。考慮到他家孩子小,愛人工作忙,我們不止一次囑咐他家裡有啥事一定要說,駐村離得遠照顧不到,單位幫助解決。但是兩年多來他的家人沒找過單位一次,就是他母親去世,我們都是事後纔聽說的。他的好朋友氣得把電話都摔了。』朱憲武說。
駐村兩年,陳寶發獲得諸多獎勵:齊齊哈爾市勞動模范、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全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全國脫貧攻堅獎,每一項榮譽,陳寶發都精心收藏,並轉化為他扶貧工作中的不竭動力。
我有很多牽掛:讓貧困戶們早日脫貧
對於家庭,陳寶發有很多虧欠。對於村民,陳寶發使盡全力。
新功村一屯村民何忠友每次聊起陳寶發,都禁不住流下眼淚。9月26日傍晚,天已經泛黑,陳寶發來到何忠友家時他的家門鎖著,後來在村路上與剛剛乾完農活回來的何忠友不期而遇。『你來了咋不打電話呢?我家那口子要是知道你來得早早在家等著,她啊,就願意和你嘮嗑。』何忠友打開了話匣子,說起他家和陳寶發的來來往往。『陳書記剛來那年,看到村裡的老弱病殘多,特意邀請了齊齊哈爾市第二醫院的醫生到村裡義診,結果就查出我家那口子患有肝腫瘤。以前也不知道是這麼大病啊!就是吃小藥頂著,查完了,一家人都沒了主意。陳書記主動幫我們協調醫院,還親自開車送我們上醫院,聯系醫生,連口水都沒喝過,原本應該花8萬多元的手術費,最後就花了不到2萬元。他是我們家的救命恩人。』陳寶發卻說:『說這些乾啥,我回來是讓你趕緊把申請扶貧貸款的手續辦了,貸款下來了,養兩頭牛,把日子過好比啥都強。』
新功村有位70歲的老黨員,房子已經是危房,住下去非常危險。陳寶發和於吉武一起來到他家,商量怎麼讓老人住上安全的房子。陳寶發說,我管窗戶吧,先把窗戶給換了,要不天冷漏風啊!於吉武說,那我管門吧。就這樣,他們打配合解決著村裡的一件又一件事。
胡忠英是新功村一屯的村民,她丈夫哥們四個,四個家都靠他們兩口子支橕。除了她家,其他三家都是貧困戶,日子過得困難。尤其是小叔子家的孩子從出生就是她照顧的。『他爸媽智力有問題,那孩子和我親生的一樣,十六七歲的大小伙子不能沒有營生啊,我哭著找到陳書記,他幫我家孩子聯系念職高,還給聯系學校減免學費,這個孩子是全家的希望,孩子好了,我們這個家纔能好。』
於吉武說,作為貧困村,最迫切的願望就是來一個真乾事的駐村書記,幫我們改變村裡的面貌,讓村民盡快脫貧早日富起來。陳書記駐村這兩年,新功村發生了很多變化,他最牽掛的也是這裡的村民。
風吹遍田野,駐村工作隊的旗幟在新功村村委會迎風飄揚。陳寶發的腳步在杜鵑山下回響,他仿佛看到了那漫山遍野盛開的杜鵑花,那是新功村未來更加絢爛的圖景。
期待明年,只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