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學思踐悟十九大·扶貧乾部篇]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探索駐村扶貧工作新路徑
2017-11-16 09:13:00 來源:  作者:馬明超 陳顯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1月16日訊(馬明超 記者 陳顯春) 『黨的十九大提出,用「根本性問題」、「重中之重」、「優先發展」三個關鍵詞,把「三農」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政治高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體現了黨中央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體現了鮮明的需求導向和問題意識,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領會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刻內涵,作為工作在「三農」一線的駐村第一書記,深受鼓舞和振奮。』15日,省國土資源廳駐海倫市長華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孫恆說。

扶貧產業為村民帶來收益。

  孫恆辦公室的黑板上,記錄了近期工作隊打算做的100多件事。工作隊把長華村當家,把脫貧攻堅當事業,村裡基礎設施完善了,扶貧產業形成了,村風屯風正了,長華村正在實現華麗的轉變。在扶貧攻堅一線,如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與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相結合,駐村5個月的孫恆談了自己的看法。

孫恆在黑板記錄了他近期要做的100件事。

  他說,要上項目,培育形成可持續增收的產業。產業興旺,打贏脫貧攻堅戰則如湯沃雪。扶貧產業必須有生命力,纔能夠保證工作隊離開後,農民自己能夠運轉良好。按照這個思路,工作隊以打造龍頭企業+基地的產業合作模式開展工作。工作隊與黑龍江壹豐科技有限公司聯系,今年以每市斤高於市場價1角錢價格,收購長華村全部8000畝大豆,全村360戶常住戶戶均增收700元左右。明年,壹豐公司將長華村掛牌作為基地,統一品種,改良種植方法,訂單收購全村大豆(雜糧)進行深加工,長期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脫貧。依托村裡的坤諾水稻種植合作社,引導農民由賣水稻向賣大米的轉變。建設了大米包裝車間,建立了電商平臺,拓展富硒大米銷售渠道,同時投入資金將62戶貧困戶捆綁入社,享受股份分紅。半個月已經銷售大米50噸,盈利11萬元,貧困戶戶均增收800元左右。

正在生產的米廠,在工作隊的幫助下,搞活了。

  工作隊駐村以來,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投資80萬元,實施完成了中心村路邊溝硬化u型槽建設;投資45萬元,建設了145盞太陽能路燈,覆蓋全村7個自然屯;投資40萬元,在中心屯道路兩側統一了安裝柵欄,對村道路兩側柴草垛進行了集中清理。安裝了村門,提高了村民的歸屬感和責任感。明年,工作隊將在春季進行植樹栽花,繼續美化村屯環境;興建垃圾箱和垃圾處理場所,解決垃圾處理問題;安裝村屯監控和田間動態監測系統,保障村內和諧安全。

  孫恆說,脫貧攻堅是新時期我黨中心工作。作為一名身在扶貧前線的第一書記,深感使命光榮、任務艱巨。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打贏脫貧攻堅戰,第一書記理應走在前列,理應有所作為。有信心、有決心履行好工作隊長和第一書記職責,帶領省國土資源廳駐村工作隊紮根長華,不懈奮斗,為脫貧攻堅工作做出應有貢獻。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奮力譜寫中國夢龍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