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適應國家糧食收儲制度改革 加快市場化售糧 增加經濟活動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陸昊主持召開全省秋糧購銷工作專題會議強調
黑龍江日報11月20日訊 20日上午,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分析我省秋糧收購形勢,研究部署下步工作,強調要引導具備條件的合作社和農民逐步降低原糧銷售比例,提昇價值鏈,延長產業鏈,形成大品牌,增加經濟活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陸昊強調,全省農業戰線要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別是報告中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結合龍江農業工作實際,用具體、生動的實踐向基層乾部和農民群眾宣講好黨的十九大精神。
陸昊強調,當前已經進入秋糧購銷全面展開的集中期和關鍵期,我們要站在提高龍江整體市場化程度、激勵千萬農民進入市場、發揮多年積累的農業優勢大幅增加龍江經濟活動的戰略高度看待國家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後的糧食銷售問題。要清醒看到已經實行的大豆、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和水稻收購進一步提高市場化程度對龍江農業發展是機遇、挑戰並存:機遇在於廣大農民整體進入市場,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在提昇價值鏈、延長產業鏈上增加經濟活動、增加農民收入,糧食收購價格回歸市場、不再大幅高於國內國際糧價有力促進了我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快速發展;挑戰在於我省大部分農民長期以來把原糧賣給國家,在糧食收儲制度改革進入市場後可能出現局部地區、部分農民的賣糧挑戰和持續增收挑戰。面對機遇和挑戰,面對國際國內糧食市場激烈競爭,將是對我們龍江各級政府與廣大農民聯合起來駕馭市場經濟能力的考驗。
陸昊指出,今年我省農業生產再獲豐收,糧食單產、品質和種類均好於上年,目前糧食銷售總體平穩運行。這是2014年以來我們推動農業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靠『賣得好』倒逼帶動『種得更好』,大力度、大范圍推進農民面向市場創新創業、推動農產品營銷,特別是應對去年玉米收儲制度改革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打了一場硬仗的結果。但目前糧食銷售仍存在政府和廣大農民充分進入市場的意識、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大豆價格預期不穩定、銷售存在壓力,大米銷售市場化比例低、價值鏈沒有充分實現,電商等新商業模式雖有良好勢頭但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還很大,農產品展銷活動與形成品牌、形成線上線下穩定營銷渠道結合不緊密等問題。下一步一要發揮農口生產優勢,進一步指導農戶科學儲糧;二要面向全國引導多元主體入市,特別要充分發揮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後今年新形成的100億斤玉米加工能力的作用;三要突出加強大米、大豆銷售,批發、零售、大宗賣企業、小包裝賣市場、網上營銷與實體渠道線上線下齊頭並進,要在全國主銷區系統布局,舉辦展銷會與建立線上線下渠道、品牌整體推動緊密結合;四是收儲資金支持要注重普遍性;五要加強運輸協調;六是各級農業部門和縣政府要進一步進行思想發動和典型引導,靠提昇農民市場意識和正確營銷路徑促進賣糧、促進農民增收;農墾、森工要發揮組織化優勢,通過內部股權重組形成並擴大品牌影響力;市縣農業部門要推廣『寒地黑土』模式,通過股權重組、特許、合約等方式在當地形成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市縣兩級商務部門要履行責任,加快電商等新商業模式推動。要引導已經具備加工能力的種糧大戶和已經用大宗方式售糧的合作社逐步降低賣原糧比例。
省委常委、副省長賈玉梅,副省長呂維峰,中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