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1月21日訊 11月12日,還來不及倒時差,黨的十九大代表、『大慶新鐵人』李新民剛到駐阿聯酋傑貝阿裡自貿區的大慶油田中東分公司,就第一時間向當地全體黨員暢談參會感受、分享學習心得、宣講十九大精神。這是十九大精神走出國門,走到海外的一次重大實踐。
除了李新民,黨的十九大代表、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孫龍德在十九大閉幕後也同樣忙碌。從生產一線到車間班組,把十九大報告的精神傳遍大慶油田的每一個角落。大慶油田通過代表走基層宣講和國內外互動宣講的『兩重奏』方式,把黨中央的聲音送到油田工人的心坎上,不斷踐行鐵人精神、工匠精神。
從車間到學校
十九大精神
覆蓋到油田每一個人
10月26日,李新民回到大慶油田的第一時間,到大慶鑽探工程公司鑽井二公司1205鑽井隊、1202鑽井隊向基層員工傳達黨的十九大精神。10月31日,李新民回母校大慶油田職業學院,為全院師生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11月2日,李新民在大慶鑽探工程公司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會暨第二十二期青年成長論壇,為青年代表、勞模代表、海外員工代表、優秀畢業生代表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11月6日,大慶油田公司召開乾部大會,孫龍德在會上傳達黨的十九大精神。11月10日,孫龍德到黨建『三聯』責任示范點采油一廠三礦中十六聯合站,向中十六聯合站、中四采油隊黨員乾部員工宣講黨的十九大報告主要精神……十九大閉幕後,兩位代表的宣講行程就被排得滿滿當當。
孫龍德在大慶油田多個基層單位調研走訪,傾聽企業一線人員心聲。他告訴記者,大慶油田在宣講和學習十九大精神時,要求必須覆蓋油田每一名黨員、每一名乾部、每一名員工,堅持無盲區、無死角、全覆蓋,全面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進機關、進基層、進站隊、進班組、進社區。區分不同層次,對黨員、乾部和員工群眾分別提出明確具體的學習要求,通過全員發動、分類指導,確保學習貫徹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代表的宣講,讓我們對十九大報告的體會更深了,對企業發展的方向更明了,對百年油田的信心更足了。為我們平添了發展自信、幸福自信,讓我們群情振奮、無比自豪,更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大慶油田中十六聯合站黨支部李美娜聽完宣講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國內國外互動十九大聲音傳到海外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
在大慶油田中東分公司駐阿聯酋傑貝阿裡自貿區辦公室,李新民首次向中東分公司全體黨員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利用互聯網,在國內的1205鑽井隊和1202鑽井隊隊員們,也同步聆聽了李新民在海外的宣講,通過『互聯網+』的同步宣講,石油工人們堅信:要永遠聽黨話,跟黨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油田振興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
這場宣講,對中東大慶油田的員工來說,更加意義非凡。『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然要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李新民說,『從我為祖國獻石油,到寧肯歷盡千難萬險,也要為祖國獻石油,為了保障國家石油戰略安全,我們只有成功克服苦、險、難,纔能取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纔能進一步站穩腳跟。』李新民的話引起了與會人員的共鳴,辦公室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中東分公司黨員乾部紛紛表示,將進一步堅定信心,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紮紮實實、埋頭苦乾,為推動油田振興發展、保障國家石油戰略安全貢獻力量。
目前中東分公司已經在阿聯酋、伊拉克等進行了多場十九大精神宣講會,覆蓋了大慶油田500多名員工。同時,李新民的宣講,也讓中石油在中東地區的數千名員工更加原汁原味學習了黨的十九大精神。
征集文章專欄互動大慶油田掀起學習十九大精神熱潮
開展十九大精神理論文章征集活動,新媒體矩陣開展互動專欄,過街天橋活動場館宣傳學習經驗……有了十九大代表的面對面宣貫,大慶油田接下來將多角度、深層次地舉辦系列活動進行學習,開啟學習十九大精神的熱潮。
據介紹,大慶油田將開展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理論文章征集活動,適時舉辦『學習黨的十九大,推進油田振興發展』研討會;積極向上級推薦優秀理論成果,組織撰寫刊發油田黨委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體會文章。今年年底前,在媒體開設《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全力推進油田振興發展實踐》專欄,在企業網開設專題網站,利用新媒體矩陣開展互動性宣傳引導,在全油田營造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濃厚氛圍。
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做優做大做強國有企業、供給側改革、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從嚴治黨等內容,以系列訪談、理論研討、熱議反響等形式,由各級乾部、科技人員、英模典型、標杆站隊、離退休人員等,談認識、談感受、談信心、談乾勁,擼起袖子加油乾,全力推進振興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業績。
配合媒體,持續推出『接地氣、冒熱氣』的報道,與油田機關有關部門及單位,聯合推出『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線上系列活動』,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推進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推出『心聲·十九大』互動專欄,組織員工和網友表達對黨的十九大、對黨和國家、對油田發展的心聲和期盼。
利用自辦媒體、網站、公眾號、宣傳欄、公益廣告、電子顯示屏等載體,以及教育基地、過街天橋、文化廣場、活動場館等場所,展示宣傳本單位學習貫徹的好做法好經驗和新思路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