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訪省作協主席遲子建:推出特色文化精品聚焦振興發展主題
2017-11-21 09:13:4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楊寧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1月21日訊 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繁榮發展我省文學事業,省作協近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遲子建在接受采訪時說,十九大報告中關於文化對於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性的精闢闡述,以及省委書記張慶偉在省作協調研會上對文學工作者的要求,充分體現了中央和省委對文學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的殷切期待和深切關懷,讓全省文學工作者倍感榮耀和鼓舞,也深感肩上責任之重。黑龍江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黑龍江作家的文學『初心』,就是腳下豐茂的黑土地,我們一定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創作出更多符合龍江本土特色的文學作品,鼓勵多種形式的文學探索,團結廣大作家,為龍江發展助力。

  遲子建說,省作協剛剛召開了老中青三代作家學習十九大報告的座談會,作家們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一致感到,十九大報告堅定了廣大文學工作者的信心,增強了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耀感。張慶偉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時刻來作協調研,充分說明省委對文學工作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一年來,省委省政府為作協切實解決了兩件大事,文學陣地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一是初步解決了制約《北方文學》發展的生存問題;二是積極支持籌建黑龍江文學館。大家無不歡欣鼓舞。

  近年來,黑龍江文學界有三件盛事可圈可點,一是四年一屆的『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合同制作家』聘任工作成果顯著,新一屆(2017至2021年度)合同制作家集結了22位目前我省創作成績突出的中青年作家,除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傳統作家外,又新增了網絡文學作家;二是自2012年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黑龍江中青年作家『野草莓』系列叢書,兩年一輯,每輯五本,強力推出,受到了國內文學評論界的高度好評和讀者的廣泛關注;三是編輯出版了我省八十至九十歲的十位老作家的叢書『晚華文萃』,集中展示他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創作風貌。

  遲子建說,黑龍江有一批潛質不錯的中青年作家,但相比於其他文學大省,我們的後備人纔仍顯不足。因此,我們工作的重點還是放在中青年作家的推薦和培養上,計劃舉辦多種形式的文學創作研討班,推薦他們深造,開闊視野,組織作家定點深入生活等。與此同時,對老作家給予生活和創作上的關心,讓他們安享晚年。我們啟動了省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首批獲得作品扶持的作家,囊括了老中青三代作家。『在我眼裡,作協是一個文藝之家,希望這個三世同堂的集體能為未來的黑龍江發展,提供更豐富的精神食糧。』

  憑借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遲子建2008年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並以《霧月牛欄》、《清水洗塵》、《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從1983年提筆,遲子建的寫作從來沒有離開過黑土地。她鼓勵年輕作家,不要局限於自己的小天地中。那些令人震撼、給人警醒的文學作品,莫不有著深刻的思想和偉大的洞察力。作家要樹立精品意識,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打開心靈世界,面向外部世界,到生活中去,會發現龍江大地是一座文學富礦,有我們俯首即是的創作資源。

  近期,省作協就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進行了專門研究部署。在省作協經費緊張的情況下,給十三個地市作協首次下撥業務經費,一些市地作協已經開始籌辦宣傳十九大精神的詩歌朗誦會。遲子建說,我們將堅定文化自信,鼓勵並推動廣大作家關注現實,深入實踐,創作更多有溫度、有質感、有龍江特色的精品力作。

責任編輯:彭佳麗

【專題】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奮力譜寫中國夢龍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