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一年7萬元的收入讓王福軍乾勁十足。
黑龍江日報11月24日訊 草喂牛、糞施地、地產稻草,稻草可以喂牛,牛糞發酵而成種植水稻有機肥,一個鏈條全搞定。農牧循環和扶貧就是這樣聯系在了一起。
在湯原縣勝利鄉合力村的齊心溯源種養循環示范基地,記者探訪了這一農牧循環經濟示范點。公路這一側是養牛基地,公路的另一側是已經收割完的水稻田。這個農牧循環是由回鄉創業的合力村村民霍清濱建立的。霍清濱1985年出生,合力村土生土長人。他告訴記者,看准了養牛市場前景好,又了解到家鄉發展農牧循環的好政策,他先建了肉牛養殖場。今年3月,又成立了溯源水稻種植合作社。他申請到了500萬元的扶貧貸款,而申請扶貧貸款的先決條件就是惠及貧困戶,將有100戶貧困戶享受分紅。霍清濱說,每頭肉牛淨利潤3000元左右,每斤水稻簽訂合約價19.5元。對於發展農牧循環,他有信心。下一步他還要打造有機水稻品牌。
王福軍是合力村的因災致貧戶。他告訴記者,一場大火燒沒了房子。幸運的是,他們一家三口在霍清濱的肉牛養殖場找到了營生,不僅供吃供住,一年還淨賺7萬元。
據了解,自2016年10月至今,湯原縣已發放9586萬元扶貧貸款,帶動貧困戶1918戶。發放貸款采用兩種方式,一是貧困戶單戶貸款,二是企業、合作社帶動扶貧的方式申請貸款。貧困戶單戶貸款發放336筆1679萬元,年利率1.75%,貧困戶直接享受低利率政策。『貧困戶+合作社、企業扶貧』發放38筆7907萬元,年利率8.64%,其中信用社收回利息2.25%,剩餘6.39%用於貧困戶分紅。無論是以企業和合作社為主體申請扶貧資金,還是以貧困戶為主體單戶申請低利率的扶貧貸款,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貧困戶。湯原縣農業循環經濟辦公室副主任王向前介紹,100公頃集中連片水田與300頭肉牛場為1個循環單元。目前,在湯原縣的10個鄉鎮都發展了農牧循環,像霍清濱建設的肉牛稻草養殖循環單元在湯原縣並不算規模大的。他介紹,2016年湯原縣建設了6個肉牛標准化規模養殖場(10個循環單元),購進肉牛2453頭。2017年新建15個肉牛標准化規模養殖場(17個循環單元)。通過發展農牧循環,既可以改變肉牛稻草養殖循環單元周邊水田原有的水稻生產方式,禁用農藥化肥,利用益生菌發酵糞肥還田,采取水稻有機秧盤和可降解覆膜除草、生物制劑除蟲等方式,力爭通過2-3年生產出有機水稻,提高種植業經濟效益,又可以助力貧困戶脫貧。
湯原縣香蘭鎮新建村貧困戶盧建民和鄰居今年包了兩棟大棚種木耳,『以前也想乾,沒有本錢,今年承包大棚我們兩家申請了10萬元扶貧貸款,年利率1.75%。這個利息低啊,一年日子就緩過來了。』剛剛把危房拆掉,正在建設新房的盧建民兩口子眼角帶笑說著家裡的收入。宋四勇是因殘致貧的貧困戶,他告訴記者,老母親臥病在床,他因為手部殘疾很多農活乾不了,申請了5萬元扶貧貸款,入股到村裡的木耳種植合作社,等著木耳出售就能坐享分紅了。
香蘭鎮新建村第一書記兼駐村隊長畢永波告訴記者,2016年,省人社廳作為新建村的幫扶單位,投資200萬元建設了38棟木耳大棚,2017年就見效益了,每棟大棚純收益2萬元以上。新建村共有19戶貧困戶申請了95萬元的低息扶貧貸款,對於拉動貧困戶脫貧很有成效。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去年湯原縣已劃撥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扶持農業循環經濟,今年預計投入資金3500萬元,用於肉牛養殖場建設、機械購置、益生菌使用等各項補貼。王向前告訴記者,湯原縣投入扶貧資金建立的農牧循環單元,出租豬捨和牛捨租金的80%也將用於給貧困戶分紅。
湯原縣委副書記聶影介紹,發展循環經濟既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舉措,又是實現高品質農產品供給的有效途徑,更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湯原縣具備發展種養加結合農業循環經濟的良好基礎,扶貧資金注入到發展農牧循環中去,對於貧困戶脫貧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