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7日訊 農產品貼上『有機』兩個字,價格與普通農產品相比至少翻1倍。近年來,大慶市以創建國家和省級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為契機,全力推動全市有機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已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48張,有機產品種植面積10730公頃,覆蓋水稻、雜糧、雜豆、蔬菜、水產養殖和羊草等16個品種,有機產品認證成為促進大慶綠色產業深度發展的新動力。
走俏叫好 有機農產品人氣高
自?魚溝萬基谷物新生產線投產以來,整個生產車間就沒有節假日,每天從早晨七點開始一直加工到晚上十點多,但仍滿足不了南方市場各類高端米加工訂單。由於?魚溝實業公司的所有有機農產品都是通過可追溯的種植與加工,良好的品質推開了網絡銷售的大門,使?魚溝有機農產品在市場上走俏叫好。
在乾緒康米業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對今年新收獲的小米進行加工包裝。作為全縣最大綠色有機谷子生產基地的乾緒康米業,從企業成立之初,乾緒康米業就嚴把小米種植關,從土地整理、選種、種植、田間管理、收割、加工、包裝等環節都嚴格按照國家有機標准進行操作。
據了解,市場上的普通小米價格在五六元一斤,而有機小米,價格至少翻一倍。
在我市,肇源縣是開展有機綠色食品產業開發較早的縣區,1992年就成功申報了6個綠色有機食品,並逐年遞增。與此同時,肇源縣正在爭創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待國家農業部最後的驗收工作。通過綠色食品的認證,產品的市場佔有率、附加值都得到了增加,推動肇源縣有機綠色食品產業向標准化、高端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精心扶持提高產品競爭力
近年來,大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以農產品有機認證助力精准扶貧為切入點,全面強化有機產品示范區的示范帶動作用。
一方面深入企業和農戶開展行政指導,邀請認證專家到基層講課,對有機產品認證進行現場辦公,幫助解決有機產品認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0月20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第三次派出工作人員深入到大同區雙榆樹鄉雙勝村和黑龍江萬佳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有機水稻認證現場,針對認證機構提出的整改問題,走進田間地頭,查看有關資料,幫助制定整改方案,使其順利通過審核。『萬佳農業』此次有機認證面積達3670畝,年可銷售有機水稻1470噸,從而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帶動農民每年多收入200多萬元。
此外,還通過深入宣傳,提高社會對有機產品認證重要性的認識。
通過多種方式,開展有機產品認證宣傳『走鄉村、到田間、進商場、入社區』系列活動150多場(次)。通過樹立有機產品認證典型,召開新聞發布會和經驗交流會,讓通過認證的企業現身說法灌輸有機產品認證的好處,讓成功人士講有機產品認證所取得的實惠,使企業和農戶認請開展有機產品認證是農產品增值的最佳渠道,更多的企業和農戶熱心專注有機產品認證,打牢了有機產品認證工作的思想基礎。
重點培育發揮示范區引領作用
把有資源優勢的肇源和林甸兩縣作為重點,針對農戶合作模式不同,土地流轉、承包方式不同,種植技術不夠成熟等問題,采取『一對一』指導和專題培訓的形式,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一方面,幫助加工企業辦理QS認證,幫助農戶制定可行的有機種植規劃和有機認證方案及有機管理辦法。
另一方面,協調有資質的檢驗機構到現場對水質、土壤進行抽樣檢驗,介紹提供有機種植的生產管理、產品包裝等先進經驗和技術,使企業盡快達到有機產品認證的規則及標准要求,順利通過認證審核。
目前,僅肇源縣有機認證企業達到10家,有機證書27本,有機作物種植(養殖)基地達到21個,獲得有機認證種植作物面積達到4744多公頃,有機畜禽養殖面積達到2000多公頃,有機水產養殖面積達到3981公頃,創新的C2F網絡銷售模式讓有機農產品走向全國,有機產業年總產值達到5.4億元。2017年9月,肇源縣被確定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林甸縣被國家認監委列入東北地區唯一一家有機產品認證扶貧試點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