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5日訊(記者 鄭通 遲亦達 劉楠 編輯 王艷)來到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烏力吉圖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現代化的養殖技術和管理流程令人眼前一亮。優選品種、定制飼料、國外上市,烏力吉圖的發展模式為少數民族地區農牧業發展轉型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烏力吉圖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東北網記者 遲亦達 攝
優選品種昇級管理——『澳牛』更新養殖模式

合作社員工何香玉介紹相關情況。東北網記者 遲亦達 攝
奶牛養殖要賺錢,產奶量必須高。烏力吉圖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職員何香玉向記者介紹,合作社現已引進了200餘頭澳大利亞奶牛,每頭澳牛日產40-50公斤牛奶。
烏力吉圖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是黑龍江省政府扶持建設的全省千頭奶牛標准化牧場之一,現奶牛存欄1200餘頭,除了200餘頭『澳牛』,還引進了152頭智利奶牛。2017年2月,合作社全面引入伊利企業牧場標准化管理程序,選用進口擠奶設備,采用自由采食、封閉管理模式,對不同生長期和產奶性能的奶牛進行分群管理,科學制定飼料配方,合作社日交售商品奶12噸,每頭成年母牛淨利潤可達0.68萬元。同時,合作社在奶牛品種改良、繁育方便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這一方面也會給公司帶來巨大的利潤。
優質品種和先進管理讓烏力吉圖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為杜爾伯特縣乃至全省牧場、奶牛合作社的學習對象,更是改變了周邊牧民傳統的養殖觀念。
定制飼料提高牧民收入——『澳牛』改變種植模式

烏力吉圖奶牛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包傑向記者團介紹情況。東北網記者 遲亦達 攝
奶牛養殖要賺錢,飼料必須要安全。烏力吉圖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因高產要求青貯飼料規格較高、種類不一,合作社一般會在年初的時候就與農戶簽訂青貯飼料的供應合同,並提前拿出一部分資金用於青貯種植,並在種植過程中派出專業管理人員,幫助農民管理飼料,從而在秋天的時候讓飼料滿足優質飼料各項指標,按照合同價格收購。這樣的良性循環,不僅讓農民的收入提高、心裡有底氣,也讓牧民改變了以前粗放種植的模式。該合作社承擔的周邊370戶農民脫貧任務,多數也都將通過訂單農業這種模式完成。
有機生態循環養殖——『澳牛』引領發展模式

『龍江媒體民族地區行采訪團』現場采訪與記錄。東北網記者 遲亦達 攝
烏力吉圖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領導層全是蒙古族人,合作社理事長包傑也有著蒙古族人的大氣與豪爽。當記者問到烏力吉圖牧業將來的發展規劃時,包傑說出了合作社未來的『藍圖』:明年5月,合作社投資方八達榮貴公司即將在澳大利亞國家證券交易所上市。上市後,公司將用融來的資金大力發展有機生態循環養殖。從養殖奶牛——產生牛糞——用牛糞制作有機肥料——用有機肥料種植青貯飼料——用有機飼料喂養奶牛,這樣產出的牛奶就是符合現在最高端標准的有機牛奶。這樣的循環不僅能讓企業增收,讓農民獲利,讓農田土壤得到生態改善,更可以打造出一條健康、生態的農牧業發展產業帶。
『烏力吉圖』在蒙語中是『吉祥』的意思,在采訪中,周邊牧民們都紛紛表示,他們相信公司的發展能給少數民族地區帶來『吉祥』的未來,更能為周邊群眾帶來『吉祥』、實現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