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聚焦新時代新發展奮力走出興邊富民新路子——訪中共饒河縣委書記韓雪海
2017-12-06 16:01:35 來源:東北網-雙鴨山日報  作者:楊啟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2月6日訊 黨的十九大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我們黨、國家、民族舉旗定向,全面開啟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征程,也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在新時代新發展中,我們將認真貫徹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緊密結合縣情實際,立足資源稟賦、歷史文化、區位條件,按照黨的十九大要求,抓長板,補短板,以『一區一帶一個窗口』建設為總牽動,聚焦經濟建設中心,把饒河的生態、沿邊、歷史、文化充分整合融合催生出的業態放大、做強、做優,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深入實施改革創新驅動、項目招商牽動、開發開放拉動,大幅度增強發展能力,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堅持綠色發展,在縣域生態文明建設中實現新作為

  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讓綠水青山、冰天雪地成為富民強縣的金山銀山,是實現資源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黨和國家從實行最嚴格的制度到更嚴厲的法治,正在推進生態文明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新時代。這對饒河來講切中要害,饒河作為國家生態示范區,生態是饒河最大的優勢,我們將按照創建要求,建設堅實的生態安全體系、發達的生態產業體系、優美的城鄉綠化體系和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並向生態要效益、要生產力,提昇產品生成能力、優質產品的生成能力、特色優質產品的生成能力,形成品牌,提高效益,在生態保護與建設的規劃實施、制度建設、投入機制、科技支橕等方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深入貫徹落實美麗中國、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戰略等,將生態鄉村建設與美麗鄉村、特色村鎮建設相結合,創建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美麗城鄉。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全面落實好河長制,努力實現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形成饒河生態文明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進一步築牢沿烏蘇裡江饒河段沿邊生態屏障。

  二、堅持融合發展,在提昇縣域綜合競爭力中實現新作為

  突出融合發展,是貫徹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的要求,也是適應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的需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饒河作為農業縣,將在分析市場消費需求、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產業鏈現狀的基礎上,深度開發『原字號』,通過抓『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做強以綠色食品為主導的農產品加工業,推動全生態條件下的產業鏈發展,加快形成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貿一體的發展格局,建設綠色有機純天然產品基地,叫響饒河綠色生態農產品品牌,建設烏蘇裡船歌百裡黃金旅游帶,從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三次產業的提質增效。

  三、堅持開放發展,在積極融入沿邊開發開放中實現新作為

  聚焦開發開放是服務服從國家和全省對外開放大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個資源興邊富民的有效途徑。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饒河有20多年對外開放和通關便利化基礎,我們將找准與國家支持沿邊地區開發開放、『一帶一路』和全省『打造一個窗口、建設四個區』等戰略部署的契合點,在已取得對俄肉類出口、冰鮮水產品進口資質的基礎上,全力爭取中藥材進口和肉類進口資質,加快引進和培育經貿實體企業,深化境外農業種植、旅游開發、中醫藥等領域合作,擴大肉類、蔬菜、水產品、蜂蜜、糧食、木材等產品進出口規模,建設特色口岸,不斷提高貿易層次和水平。同時,促進雙邊在文化、教育、體育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把饒河創建為全省東部沿邊開發開放重要窗口。

  在下步工作中,全縣上下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真抓實乾,埋頭苦乾,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踏上現代化的新征程,讓饒河人民更加富裕、城鄉更加美麗、社會更加安定和諧有序,奮力走出興邊富民新路子,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