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省畫院副院長、著名畫家曹香濱訪談 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創作更多精品力作
2017-12-11 08:03:5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楊寧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2月11日訊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學習十九大報告,我深深體會到,報告不僅指明了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方向,而且為藝術家指明了為人民服務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創作道路等一系列根本問題。』省畫院副院長、著名畫家曹香濱說。

  曹香濱認為,藝術家在從事創作的過程中,無論從主觀還是客觀都始終無法回避為什麼創作和為誰服務的問題。作為北方黑土地養育的畫家,白山黑水以及北方民族勇敢、善良、勤勞、朴素的優良品質,使她的美術創作浸染和形成了粗獷、厚重、深沈、熱烈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多年來,曹香濱的創作始終關注北方少數民族、特別是鄂倫春和鄂溫克民族生活。她說,鄂倫春和鄂溫克民族悠久美麗的歷史傳說,原始古朴的生活方式,別具一格的服飾和獨特的民居及生活器具,好騎善射的勇士風度和不畏艱險的英雄氣魄,特別是他們熱愛祖國,樂善好施,為改變生存境遇追求夢想的奮斗精神,強烈地吸引著我,讓我幾十年如一日,為他們『造像立傳』。

  由曹香濱創作的反映北方少數民族精神風貌的系列美術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等國內重要展覽,並獲得全國美展銀獎等重要國家級獎項。她因此被國務院授予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稱號,表彰她以藝術創作為民族文化和民族團結所做的努力。

  曹香濱說,多年的創作經歷和體會,使我深深地感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創作的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的重要講話精神是千真萬確的。為了從事北方少數民族藝術創作,我多次深入到大興安嶺山區、蒙古草原,與那裡的獵民、牧民同吃、同住、同放牧;多次參加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赫哲等少數民族地區、自治旗、民族鄉的節日慶典和文化體育盛會,拜訪過83歲赫哲族尤桂蘭老人和家人,拜訪過鄂溫克、鄂倫春最後的薩滿,拜訪過鄂倫春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制作傳承人、斜仁柱搭建傳承人、樺樹皮船制作技藝傳承人、口弦琴傳承人等,傾聽鄂倫春民族歌手哼唱的民間小調,觀看過民族節慶盛大的演出等。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給了我藝術創作的美感和衝動,不斷地輸入創作的血脈和生命。

  正是那個原始部落昇騰的古倫木沓篝火,興安嶺上狩獵民族捧起吉祥的鹿哨,口弦琴彈撥原始的音韻,伴隨薩滿舞蹈的原始圖騰,還有樺皮搖籃裡的新生命……如畫的民俗風情給了曹香濱豐富的創作源泉,她先後創作了中國畫《鄂倫春人從大山林走來》《興安秋韻》,組畫《搖蕩夏天》《鄂倫春人的故事》等經典作品。

  由曹香濱創作的中國畫《興安情》,表現了使鹿鄂溫克人與大自然和諧相伴,與象征吉祥幸福的馴鹿和諧相依,描繪了一個向往和平、向往美好的北方民族家園。也是我省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簽約作品,於2017年11月創作完成,被黑龍江省博物館永久收藏。回憶那段采風寫生經歷,她感慨地說,我拜訪了最後的薩滿扭拉,接過她端來的溫熱的鹿奶茶,我看到老人純朴的臉龐,仿佛蘊含悠遠神秘的鄂溫克歷史。遠處鄂族兒童騎乘著馴鹿鞍橋做的秋千,在林中蕩漾。那裡的馴鹿不但像他們的親人,也是本民族的象征和精神寄托,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這些都讓我久久難忘,激發了我無限的創作激情。

  談及今後的創作,曹香濱說,十九大報告要求藝術家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和人民的精品力作,號召藝術家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做德藝雙馨的名家大師。這是黨和人民對藝術家的殷切希望和莊嚴號召。我認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要敢於擔當,拿藝術生命當筆墨,以熱愛生活、熱愛人民做重彩,用正義和良心畫出有筋骨有溫度的作品,捧出無愧於祖國、人民和時代的藝術精品。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奮力譜寫中國夢龍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