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六論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精神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邁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尤其需要文化軟實力的強力支橕與推動,我們要堅定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為建設現代化新龍江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文化自信是民族復興的精神引領,是更基本、更深沈、更持久的力量。經濟社會越發展,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美好需求和向往就越高,改革發展越向前推進,就越需要正確的文化價值觀的引領。龍江文化底蘊豐厚,文化資源獨特,在這片誕生了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沃土上,文化自信具有堅實根基,強烈感召。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我們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增強全省人民的文化自信,增強實現現代化新龍江建設目標的堅定信心,紮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不斷鑄就黑龍江文化新輝煌。
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我們要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弘揚全面建設現代化新龍江的強大正能量。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加快黑龍江新型智庫建設。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黨管媒體、黨管輿論,加強廣播電視、黨報黨刊、官方網站等主流媒體及傳播手段的建設和創新,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深入實施黑龍江網絡內容建設工程,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念的影響力。我們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全省人民的廣泛價值共識和共同價值追求。堅持全民行動、乾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全面建設現代化新龍江全過程,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大力實施黑龍江優秀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構建龍江新時代文化體系,傳承弘揚優秀龍江精神,並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實施黑龍江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培育崇德向善良好風尚,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
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任務。我們要大力推動黑龍江文藝創新,打造具有黑龍江風格、黑龍江氣派的精品力作。著力打造黑龍江特色文藝品牌和群眾文化活動品牌,不斷擴大黑龍江文藝影響力。加強黑龍江文藝隊伍建設,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創作人纔。深化全省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把文化產業打造成黑龍江支柱產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建設體育強省。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傳播,推動黑龍江文化『走出去』,講好黑龍江故事,全面提昇黑龍江文化軟實力。
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現代化新龍江建設征程已經開啟,我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不斷激發龍江的文化創新力、創造力,用新時代的龍江文化繁榮發展的偉大實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注入充沛的龍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