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5日訊(記者 許諾 編輯 張廣義) 12月17日,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新開流人家》將在哈爾濱果戈裡書店舉行首發簽售。這是黑龍江省著名作家王偉力繼獵人三部曲《最後一個老獵人》《女獵手》《兄弟獵手》之後,創作的又一部長篇小說。

黑龍江省知名作家王偉力。
小說通過密山大小興凱湖之間湖崗上一個古老的村落——新開流村幾代人恬靜的生活和悲壯的故事,展示了黑龍江人與自然抗爭,與外敵拼搏的不屈不撓、英勇無畏的民族精神。
小說涵蓋豐富的歷史容量
《新開流人家》書寫了中華民族尤其是中國北方既錯綜復雜,又一脈相承的悠久歷史。描寫了肅慎族系的發展和與中原的關系;中東鐵路建設和哈爾濱的興起;東北抗日聯軍艱苦卓絕、堅韌不拔的抗日斗爭經歷;日本『開拓團』和罪惡『七三一』;東北民主聯軍剿匪和土地改革;十萬官兵頑強拼搏、艱苦奮戰開發北大荒;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等等。小說的結尾,如實地描寫了一個真實的事件,就是在新開流村附近挖掘出距今六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肅慎人的遺址,真實的印證了肅慎人古老的漁獵文明,被命名為『新開流文化』。
最早的新開流人是肅慎人。肅慎人是滿族的祖先,在漫長歷史長河中,發展成為一個族系,即肅慎、挹婁、勿吉、靺鞨、女真、滿族。據考古學家論證,新開流遺址最早應該追溯到七千年以前。
肅慎族系在『龍興之地』創造了古老的漁獵文化。後來,祖祖輩輩生活在地域遼闊、人煙稀少的關東大地的新開流滿族人被入主中原的滿族貴族所遺忘,關東大地也成為寥落空寂的北大荒。
新開流人沒有文化,沒有文字,只有簡單的語言,祖先的故事通過講故事傳給後人。三次『闖關東』,讓山東等地的漢人從中原大地越過『柳條邊』,來到新開流村。北京的歷史學家關先生也帶來了中原文化,加上滿漢通婚,使新開流人的民俗和文化融合。

黑龍江省知名作家王偉力。
尊重歷史凸顯時代精神與民族大義
歷史沒有被忘記。在今天,創作凸顯黑龍江人前赴後繼、不畏強暴、勇於犧牲地抗擊侵略者的民族大義和愛國擔當這樣的題材,有著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長篇小說《新開流人家》尊重歷史,以歷史發展的本來脈絡構思故事。
新開流人是血性和強悍的,為了生存,他們從小兒就習武健身,打野豬,打野狼,和險惡的自然抗爭。為了保衛家園,他們加入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打鬼子,表現了黑龍江人與險惡自然抗爭的英勇無畏、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展示東北抗日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斗爭,英勇無畏、捨生忘死,沈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牽制了七十六萬日本關東軍,消滅日本關東軍十八萬,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王偉力最新作品《新開流人家》。
生動塑造人物性格
《新開流人家》塑造了十幾個人物,人物著墨有多有少,采用特征化描寫,讓人物形象生動、性格鮮明。例如文中描寫奶奶:『奶奶是滿族人,個子不高,身材勻稱,長方形臉,眼距較近,臉上永遠綻放著幸福和愉快的微笑,就好像從來沒有經歷過痛苦和懮愁似的。奶奶年輕的時候沈默寡言,後來因為講故事,纔變得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了起來。冬天,奶奶講故事的時候,總是盤腿坐在火炕上,前面兒放著一個火盆兒,旁邊兒放著一個煙笸籮,裡面裝滿旱煙的碎末兒。她一邊兒抽著沒完沒了的旱煙袋,一邊兒講著滔滔不絕的故事,經常是滿屋子煙霧繚繞,讓人喘不上氣來。』
例如描寫人物武吉祥:『武吉祥失蹤之前,是個子瘦高瘦高的英俊少年,就像柳樹條子,顯得青澀稚嫩。現在,雖然還是瘦高瘦高的,卻如同捆在一起的柳樹條子。武吉祥失蹤之前不會抽煙,也反感別人抽煙,現在卻總是叼著一個洋煙斗,顯得閱歷廣博,城府幽深,成熟老辣得如同一個飽經風霜的老獵人。他的身上總是離不開武器,不是一支比獵槍更重的莫辛-納甘步槍,就是一把比獵刀更長的戰刀,顯得英俊瀟灑、威風八面。
例如描寫叛徒索老大:『長得是又矮又胖,上寬下窄的大臉誰看著誰都來氣,總感覺別別扭扭的。這也就罷了,他的眼睛一只大一只小不說,大眼睛還有點兒斜,即使對人充滿善意,也讓人感覺充滿敵意似的。他的眼眉很淡,淡得讓人費勁巴拉地看半天,纔能看出眼眉的痕跡來。他膽小怕事,缺乏擔當,沒有血性,尤其,表面老實巴交的,卻深藏著一顆時常讓人琢磨不透的心。』
真摯真切抒發家鄉情
每一個在外漂泊的游子都有著一樣的情懷,那就是故鄉情。作者王偉力是黑龍江省雞西人,他離開家鄉三十年,無論是童年的趣事還是家鄉菜餚的味道,不管時隔多年或是走到哪裡,都是揮之不去難以忘懷的記憶。
王偉力說,創作《新開流人家》的目的,就是要概括黑龍江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描寫黑龍江的風土人情、自然資源和自然風光,展示黑龍江人面對嚴酷的大自然,面對殘酷的侵略者,表現出的前赴後繼、堅韌無畏、強悍不屈的血性和擔當;弘揚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勇於犧牲地抗擊侵略者的偉大民族精神,讓世界了解中國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也讓更多的人認識黑龍江,認識黑龍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