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創新『信貸+牧場+貧困戶』扶貧模式 杜爾伯特助貧困戶搭上產業發展『快車』
2017-12-18 10:00:3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英奇 王可欣 李播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2月18日訊 雖然龍江的冬天已寒氣襲人,但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敖林西伯鄉杏樹崗村村民劉夢華心裡熱乎乎的——看著自己的3頭牛與牧場主的200頭牛,覺得日子太有奔頭了。

  劉夢華今年47歲,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戶。家裡三口人,21畝地。上有患腦梗的老父親常年需要吃藥、專人照顧,下有上大學的兒子每年需要各種費用。種地幾千塊錢的收入,讓他們一家日子過得入不敷出,外債最多欠了7萬多元。

  地不夠種,還沒有別的手藝;老人需要照顧,又不能外出打工。老人治病需要錢,孩子上學需要錢,這一切讓劉夢華愁眉不展。

  幸運的是,鄉裡一直關注著他的情況,所以當宇瑞牧業有限公司向貧困戶招工時,一下子就想到了他。劉夢華在該公司一乾就是3年多,如今不但自己買了3頭牛放到牧場飼養,奶牛養殖的全套技術也都學到了手,成了場主的得力助手。預計今年6萬元的年收入讓他渾身是勁兒。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水草資源豐富,是我省的牧業大縣。目前,全縣擁有草原面積339萬畝,標准化牧場101個,奶牛存欄6.1萬頭,奶牛產業已成為全縣的支柱產業。但同時,該縣又是省級貧困縣,截至目前全縣尚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810戶、貧困人口8226人。

  耕地少、無法外出打工、缺少致富門路,是貧困戶共同的難題,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和大慶市中心支行與當地人民銀行一道,積極引導縣農商行,將脫貧攻堅的切入點放在畜牧業這一優勢產業上,逐步確立了『銀行助力、牧業帶動』的精准扶貧工作思路。同時,選取了宇瑞、康盛、興隆等三家經營狀況良好的牧業企業作為試點,組織農商行多次實地走訪這三家企業,與貧困戶和牧場主進行現場交流,詳細了解貧困戶的家庭狀況、生產生活情況和就業意願以及牧場在生產經營、融資需求、扶貧帶動等方面的情況,在此基礎上,創新推出了『信貸+牧場+貧困戶』的扶貧模式。

  據介紹,『信貸+牧場+貧困戶』的扶貧信貸模式是借助人民銀行扶貧再貸款優惠政策,由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農商行向與貧困戶簽訂就業協議的奶牛牧場發放低息精准扶貧貸款,在降低牧場融資成本的同時,帶動貧困戶實現就業增收。每家牧業企業需要至少與當地10戶貧困戶簽訂就業協議,並與其簽訂勞務合同滿3個月以上,同時承諾每月支付給貧困戶的工資不低於3000元;發放給牧業企業的扶貧貸款利率實行人民銀行一年期貸款基准利率,低於正常涉農貸款利率3?5個百分點,並靈活采用奶牛活體抵押貸款等創新型農村金融產品,滿足牧企生產發展的資金需求,增強其吸納、帶動貧困戶的能力。

  『這種模式使得具有一定勞動能力、但又缺少土地或技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搭建了奶牛企業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牧企發展與貧困戶增收的「雙贏」。』人民銀行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支行行長劉偉說道。據悉,截至今年7月末,該縣農商行運用扶貧再貸款,累計向上述3家奶牛企業發放精准扶貧貸款900萬元,直接帶動貧困戶就業30人,平均每戶每年的工資收入近2.4萬元,再加上其他種養殖收益,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除了與牧場簽訂就業協議、獲得勞動收入外,貧困戶還可以與牧場簽訂奶牛托養合同,在牧場寄養奶牛獲得養殖收益,多渠道增加貧困戶家庭收入。』宇瑞牧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趙天亮說。今年年初,該牧業公司與10戶貧困戶簽訂了就業協議,並同時簽訂了奶牛托養合同,規定貧困戶可在牧場寄養奶牛,寄養頭數不限,購牛款由貧困戶自籌或向牧場借款,每頭奶牛按產奶量高低支付200-250元/月的收益,飼養成本和損失風險由牧場承擔,待合同到期後歸還貧困戶同歲、同數量的奶牛。目前,這10名貧困戶每月的平均工資收入在2430元左右。據了解,今年該縣農商行向其發放了期限5年、利率4.35%的精准扶貧貸款400萬元,支持其購買奶牛和飼料,為其節約利息支出近17萬元。

  未來,該縣農商行還將進一步探索金融精准扶貧的有效路徑,讓更多的貧困戶,借助金融活水,搭上產業發展的『快車』。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