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田道鑫:真心做好扶貧事兒
2017-12-21 09:11:2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新英 劉心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田道鑫(左一)和隊員深入村民家中喜看豐收景象。 記者劉心楊攝

  黑龍江日報12月21日訊 『駐村扶貧是一項光榮的使命,身上承載著一份沈甸甸的責任,從6月份駐村以來,新民村的變化就在身邊,我們也在成長。』省委辦公廳派駐延壽縣青川鄉新民村定點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田道鑫對於駐村扶貧工作認識深刻。

  在駐村扶貧工作隊駐地——新民村村部,記者走近這個年輕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體味深耕鄉村的他們與村民的故事。

  強筋骨基礎設施建設先行

  田道鑫1980年出生,隊員王秀光1979年出生、龍新宇1986年出生。在村裡,他們都是年輕人。

  新民村村部前修建好的廣場上新裝了健身器械,平時總有村民來鍛煉身體,田道鑫和隊員們都會借機上前嘮嘮家常。

  在駐村開展扶貧工作之前,田道鑫沒有在農村生活和工作的經歷,真正下到基層、紮根基層、乾在一線,纔知道貧困村是什麼樣的,最需要什麼。

  6月份開始駐村,他和工作隊隊員通過走屯進戶,精准識別,確定建檔立卡貧困戶84戶174人。在走訪中,田道鑫了解到新民村基礎設施方面的欠缺,將修屯內路、斷頭路、旱改水、修建文化廣場等擺上日程迅速行動。

  經過工作隊與多方溝通和協調,8月份,新民村屯內路的整修工作開始實施,110米長的屯內路修上了。在秋收之前及時完工,村民出行方便了,秋收也順暢起來。

  除了修路,工作隊還爭取到省民政廳和省文化廳的支持,在新民村修建了村民文化活動室和文化廣場,文化廣場上配備了建身器材,搭建了籃球架。通過研究政策,工作隊還成功申請到『省2017年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項目100萬元資金,用於建設中心屯路邊排水溝。如今,新民村路邊排水溝項目已經順利完工。

  在新民村文化活動室,記者注意到這裡桌椅、電腦、電視、打印機一應俱全,設備都是省委辦公廳為村裡捐贈的。有了這個活動室,村裡人來村部勤了。

  注活力為村民謀增收項目

  駐村之後,田道鑫發現新民村以旱田為主,1.5萬畝耕地只有1000畝水田,旱田經濟效益低,產業結構調整迫在眉睫。推進『旱改水』是他想到的第一個出路。

  經農業和水利專家實地調查,確定新民村長禎屯和新民屯之間耕地適合『旱改水』,但是缺少電力設施,於是田道鑫開始對接相關部門,今年促成了130畝『旱改水』,每畝水田增收500餘元。明年將有200餘畝旱田可實現『旱改水』。

  今年8月,田道鑫主動與新民村『百企包百村』對口單位平房區工商聯建立聯系,邀請多位企業家和社會各界人士,分別在農藥分裝企業立項、小笨雞銷售渠道、屯內路硬化和互聯網+醫院終端安裝等方面進行了溝通協作。

  為了讓貧困戶有增收保障,田道鑫和工作隊成員積極爭取光伏扶貧項目,今年年底,光伏項目即將投入運營,預計每年收入可達25萬元以上,有效帶動貧困戶脫貧。

  新民村致富帶頭人菅志國今年養殖小笨雞2000餘只,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宣傳力度不大、銷售渠道狹窄等原因,小笨雞出現了滯銷。田道鑫得知後聯系媒體做免費宣傳,現在已經有商家上門,要主動幫助菅志國銷售。

  貧困戶孫福要到哈爾濱的醫院看病,工作隊及時來到他家宣講醫療報銷政策。孫福說,以前哪懂啊,現在工作隊來了,手把手教。

  抓黨建脫貧致富路上有人帶

  田道鑫說,深入農村,沾滿泥土,更加充分認識到夯實黨建的重要性。想做好農村扶貧工作,必須在工作中發揮村黨支部的核心作用和黨員帶動作用,群策群力凝聚黨心民心。駐村扶貧工作離不開村兩委的緊密合作,為此,他帶領全體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認真開展組織生活,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教育。

  選好致富帶頭人,壯大村集體經濟纔能讓村民增收有生命力。讓貧困戶脫貧不返貧,讓貧困戶增收有活力,這是田道鑫和隊員們的扶貧願望。

  致富能人哪裡找?田道鑫看上了村裡的年輕人。那些致富能人、知識水平較高的青年,田道鑫將其納入入黨積極分子著重培養,未來領著村民致富,就看他們的能耐了。

  有了同心同德的致富同路人,工作隊謀劃幫助新民村多條腿走出致富路。發展木耳種植是『黃金項目』,工作隊和村兩委就前往木耳種植基地參觀學習經驗,選擇優質菌種,多種途徑降低種植成本,返利於民。田道鑫說,今年已有2戶村民合計種植木耳3000袋,增收6000餘元,預計明年將有更多村民加入。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