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25日訊 入冬兩個多月來,大慶市環保局對大氣污染死看死守,嚴防重污染天氣出現。『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大慶市明確了建設中國綠色生態典范城市的城市定位。作為環保工作者,我腰杆更硬了,壓力也更大了。』大慶市環保局局長韓松嶺告訴記者。
2017年,大慶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的意見》,提出建設中國綠色生態典范城市的目標。大慶環保攻堅戰隨即打響。一年來,大慶積極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定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嚴格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全面推行河長制,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組織體系,全市266個河湖實現河長制全覆蓋。強化環保准入環境監管,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在生態功能區范圍內嚴格實行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制度。開展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綠盾2017』專項檢查,建設三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加強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完成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管控機動車、秸稈焚燒污染,率先在省內實行黃標車『黃改綠』。更新老舊供熱管網41公裡,淘汰供熱分散小鍋爐36臺,年底前全面淘汰建成區燃煤小鍋爐,完成大型燃煤鍋爐提標改造和30萬千瓦以上機組超低排放改造。
日前大慶市出臺的《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2018年行動計劃》提出,構築區域生態安全機制,推進與省級有關部門和周邊地市建立務實、高效、穩固的生態環保協同共治工作機制。治理修復生態環境,確定全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市以下生態監管直接管理體系基本形成,初步建立延伸至鄉鎮、社區、工業聚集區及以下的三、四級網格。塑造綠色發展空間,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8%,綠地率達到40.8%,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降低5%,努力實現『水』與『綠』的完美結合,『人』與『城』的和諧相處,構築『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綠色生態空間;采伐林木控制在29.13萬立方米以內,完成造林綠化4.57萬畝,濕地保護率達到30%,草原植被覆蓋度達到62%。倡導低碳生活,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建築節能改造,新建建築中綠色建材產品應用比例達到20%,完成城區天然氣入戶4000戶,四縣天然氣入戶1.1萬戶、城關鎮入戶率達到52%,清潔能源供熱比例提高到8%。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單位GDP能耗下降3.2%,能源消耗總量增量控制在1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