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非遺』項目成中小學生興趣課
2017-12-27 09:13:3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楊琨 劉莉 陳賀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2月27日訊 日前,在哈爾濱輕工業學校圖書館的二樓,工藝美術專業17平面班的同學正在上每周一節的魚皮畫制作課,描稿、剪刻、鏤空、粘貼,一幅幅魚皮畫在同學們手中展現出萬千姿態。2010年,該校將非遺項目引入課堂,並聘請黑龍江省赫哲族魚皮畫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黑龍江省大師張林授課,現在,學校將魚皮畫制作作為校本課程,學生學習熱情非常高。

香坊區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木藝雕刻課堂上,學生們在展示作品。

  近年來,在各級各類學校和民間大師的助推下,民族、民間、民俗資源得到充分挖掘,通過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專項活動等途徑與載體對青少年開展傳承和弘揚非遺文化、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校本課程,將優秀傳統文化藝術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為中小學校的興趣課、高等院校的選修課。

  越來越多的民族技藝走進課堂

  繼紅小學開展非遺傳承教育已有18年,今年被評為省級非遺文化教育基地。該校探索、積累形成的『會畫就會剪』剪紙技巧,讓學生快速、直觀地掌握剪紙創作方法,再結合小學生特有個性的創造力,實現很多學生能夠徒手原創剪紙。據繼紅小學副校長劉英楠介紹,目前,學校以剪紙為點已輻射帶動多種非遺項目走進課堂,如魚皮畫、布藝、彩塑、花藝,深受學生歡迎。今年2月在亞布力舉辦的黑龍江省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上,該校剪紙社團的學生帶去了近五十幅有著濃郁黑土文化特色的剪紙原創作品:如《生命樹》《嬤嬤神》《春鹿》等。由56位同學集體創作的剪紙作品《百吉圖》更是懸掛在了非遺論壇的主會場,吸引與會嘉賓紛紛點贊留影。

  2001年,香坊區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在哈爾濱市首開陶藝捏塑、燒制技藝等非遺課程,面向中小學生講授陶藝的捏塑技能。經過多年積淀,該學校陶藝專業又開設了陶瓷、陶瓷釉下彩繪等非遺課程內容。2016年『周莊杯』全國中小學幼陶藝教育教學優秀作品展示會上,該校師生參賽的作品成績顯著,七件陶藝作品獲得一等獎。

  樺樹皮畫是我國北方一種特有的特殊工藝品。南崗區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將其引入課堂,把青少年作為教育傳承文化的主要對象,將古老的技藝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他們注重將樺樹皮畫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根據不同年齡段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適當增加或減少課時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將孩子們學習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情調動起來,收到了良好教學效果。

  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

  日前,在哈爾濱市第五屆中高等院校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上,來自哈爾濱輕工業學校的『龍藝非遺魚皮畫工作室』的4名成員,贏得大賽一等獎。這得益於該校近年來開展的魚皮畫進課堂活動。作為大師級的傳承人,張林的授課改變了以往非遺文化『一脈單傳』的『師帶徒』模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學習『非遺』、創作『非遺』。張林說,魚皮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學生學習魚皮畫不僅傳承了傳統文化,更為他們將來創業打下了基礎。參加此次計劃大賽的成員鄭佳怡說:『學校就如同孵化器,在校期間就為我們積累了學習和實踐的經驗,更為我們的未來提供了發展空間。』據悉,哈爾濱輕工業學校將建大師工作室,培養魚皮畫人纔,支持學生依托學校專業創業,研發、制作、設計、銷售黑龍江地域特色魚皮制品。

  在張林的帶動和推廣下,哈爾濱工程大學將魚皮畫列入選修課,魚皮畫項目連續三年參加大學生創業賽,三次獲得東北地區一等獎,兩次獲得國家二等獎。該校學生還以魚皮畫為項目開辦文化公司,研發了創新魚皮產品,成為大學生創業項目。

  據張林介紹,從魚皮畫進入哈爾濱輕工業學校的校本課程,到2015年哈爾濱師范大學成立非遺研究生班開設魚皮畫課程,再到目前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等多所高校開設或正在籌備開設以非遺項目為專業的課程,這意味著我省正在形成從中職到大專到研究生的完整非遺教育體系,真正有效地保護了地方文化非遺瀕危項目。

  讓民族傳統文化涵養學生人格

  傳承民族文化應該從娃娃抓起。讓民族的文化基因代代傳遞下去,教育傳承越來越凸顯優勢,教師則可以用自身對傳統藝術的熱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11月21日至29日,哈爾濱市教育局在香坊區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組織了全市綜合實踐基地教師專業技能培訓,開設了布藝、魚皮畫、陶藝、剪紙、皮具制作、軟陶等6個傳統手工藝傳承培訓和白板深入使用等8個提昇教學能力的課程。

  據介紹,綜合實踐課程是一門能力課程,重在實踐和體驗,培養學生勞動觀念,讓他們學會生活,熱愛生活,提昇核心素養,讓民族傳統文化涵養學生人格,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行為方式,對學生的成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

  據哈市教育局勤工儉學技術裝備處基建勞技科科長官哲介紹,今年,道外區、南崗區、香坊區、呼蘭區、阿城區的綜合實踐學校被省文化廳命名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基地』,各綜合實踐學校開設了陶藝、布藝、活性炭雕、葫蘆烙畫、魚皮畫、樺樹皮畫、剪紙、金工木工、木刻、烹飪等30餘種專業,每年能帶領十萬餘人次中小學生體驗和實踐,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全面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