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主攻智能制造振興實體經濟 解讀我省第一份制造業發展規劃
2017-12-30 07:16:1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魏林 桑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2月30日訊 隨著需求增長、技術生產率提高和企業在新的價值鏈中發展,未來十年,全球制造業將得到重塑。對於我省這樣的老工業基地來說,這恰是實現振興發展,甚至彎道超車、變道超車的好機遇。

  新近出爐的《黑龍江省制造業轉型昇級『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完成了我省『十三五』期間制造業轉型昇級的頂層設計。《規劃》提出,到2020年,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左右。實現結構進一步優化、質量進一步提高、集群優勢進一步突顯、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綠色發展態勢進一步穩固、兩化融合進一步穩固的龍江制造業新藍圖。

  邊謀劃邊落實,制造業『十三五』規劃並未來遲

  2017年9月21日,《黑龍江省制造業轉型昇級『十三五』規劃》正式出臺。在『十三五』已經起步一年多的時刻,制造業的『十三五』規劃出臺,是否算是姍姍來遲?

  對此,省工信委規劃與投資處處長官英敏回答說:『當初制定規劃的時候有一個大原則——堅持「三個銜接、三個統一」。堅持與「十三五」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相銜接,堅持與「中國制造2025」規劃體系相銜接,堅持與各行業的專項規劃內容相銜接。「三個統一」是與全省的總體發展戰略相統一,與全國制造業發展進程相統一,與全省制造業轉型昇級總體規劃相統一。』

  『三個銜接、三個統一』,確定了《黑龍江省制造業轉型昇級『十三五』規劃》的高標准基調。官英敏介紹說,省工信委圍繞《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發展重點,再結合國家『十三五』期間10個行業規劃、10個專題規劃及國家產業政策等為依據編制。

  從2015年5月,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的規劃、政策、措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制造2025》1+X』規劃體系、『哈長城市群規劃』、『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制造業創新中心等五大工程實施指南』,從國家戰略到宏觀經濟發展方向,從區域發展政策到行業發展措施,一條條不斷『加料』充實到《規劃》中,最終形成了這份上下左右都相互依靠、相互銜接、相互支橕的《規劃》。

  從工業到制造業,一詞之變折射發展思路轉變

  這份《規劃》是我省第一份制造業的發展規劃。

  『以前出臺的是《工業發展規劃》。』省工信委規劃與投資處副處長吳華說,『十二五』前規劃是工業全口徑的發展規劃,立足於壯大規模。『十三五』規劃主題更加鮮明,就是要全力推動制造業轉型昇級。

  從『工業』到『制造業』,這一詞之差,折射出我省工業發展的思路轉變。

  眾所周知,工業主要分為制造業和采掘業兩大類。我省是資源大省,石油、煤炭曾佔據我省經濟較大比重。如今,這兩項采掘業發生了較大變化,我省也正在由過去依賴資源性產業,向調整工業結構、實現轉型昇級發展,制造業對我省工業或者說對我省經濟的增長貢獻有了明顯的變化和提昇。到『十二五』末期,制造業與采掘業的比例已經由『十一五』末期的45:50調整到53:38。能源工業『一柱擎天』的格局正在逐步改變,從2012年佔GDP比重為20.1%,2016年大致降到不足10%。戰功赫赫的『油城』大慶正在向千億級的汽車整裝制造基地和吸引中外游客的百湖之城轉型。黑龍江四大煤城也紛紛圍繞『煤頭電尾』『煤頭化尾』探路,其中七臺河的寶泰隆30萬噸穩定輕烴項目,已完成投資16.98億元。

  制造業是工業的柱石。官英敏說:『工業振興主要靠制造業,所以「十三五」規劃,就是要研究制造業的轉型昇級,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紮實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大力振興實體經濟,構建以先進裝備制造業、資源精深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橕,大中小微企業協調並進,軍民融合創新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加速壯大的現代化新體系。』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