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一個駐村扶貧工作隊的6個月
2018-01-05 08:53:1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月4日訊(記者王亮 編輯李玥)一個駐村工作隊在6個多月能做什麼?對於黑龍江省糧食局駐延壽縣玉河鄉福利村工作隊來說,全村建成防洪能力50年一遇的路邊溝、建設25盞太陽能路燈、修建10座垃圾箱和一座公廁……這些只是眾多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

  福利村地勢南高北低,南鄰長壽山,北望螞蟻河,坡崗地佔耕地面積約70%,旱時缺乏水源灌溉,澇時水土流失嚴重。全村轄4個自然屯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18戶1291人。綜合2017年6月開展的精准識別『回頭看』和11月進行的動態調整情況,截至目前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01戶201人。

  記者於2017年12月24-25日來到延壽縣玉河鄉福利村,跟著工作隊一起走訪貧困戶,了解貧困戶現狀,體驗工作隊駐村扶貧的日常。

被冰雪覆蓋的水泥路面。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反差:從怪物變成近鄰

  12月24日中午,記者來到福利村,道路被雪覆蓋著,但依稀能看到水泥路面,道路兩邊的路邊溝和太陽能路燈讓福利村變得『不一樣』。這些是駐村工作隊龔煒、王昊、白欣自今年6月2日以來取得的部分扶貧成果。

福利村以前的道路。由工作隊提供

  隊長龔煒表示,剛開展工作時,比較困難。最初在入戶調查時,村民反應都比較冷淡、不說話,以為就是在走過場,過幾天就走了。玉河鄉副鄉長、福利村村支書汪玉聰告訴記者,工作隊剛駐村時,村民聚在一起聊天時看見工作隊就一句話不說,等他們走後,纔繼續聊天,就像見到怪物一樣。了解情況後,龔煒定下工作原則:扶貧要對癥下藥,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循序漸進。時間是化解矛盾的最好良藥。通過改善村基礎性民生條件,讓百姓在生活上受益,贏得了村民的信任與認可,工作隊從『怪物』變成了近鄰。

修好後的道路。由工作隊提供

  信任後有了『甜蜜』的煩惱。『凌晨5點,我們3人睡覺時,村民就推門進來,說著一些村裡事,希望我們給解決。』龔煒告訴記者,老百姓經常來反應問題,有些問題很尖銳、棘手,超出了工作隊工作范圍。面對這種尖銳問題,工作隊只能慢慢地講道理,做工作。

工作隊的旗幟放置在駐地門口。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溫暖:用真心換真心

  下午,記者隨著工作隊走訪了五保戶李文彬、貧困戶王月秀、留守兒童許天沂等6個貧困戶。

  王月秀是今年新增的貧困戶,老人已經78歲了,剛從山東回到福利村。工作隊在了解她的實際情況後,把她列入貧困戶。除了王月秀的土房要等待明年進行危房改造後,其餘的5個貧困戶都住在溫暖的新房裡。

工作隊走訪王月秀老人。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五保戶李文彬就是危房改造的受益者。村支書汪玉聰告訴記者,在以前土房住的時候,晚上天氣晴朗,都能看見月光灑在他家廚房的灶臺上。

  『以前住的是一間破土房,後牆都快塌了,用2根木棒支橕著,廚房是露天的。』李文彬告訴記者,現在一分錢未花就建起了40平米的新房,只要爐火起來,屋內就很暖和,後續只花了300元錢,用於置辦家裡的日常用品。

右邊為許天沂,見到生人很是害羞。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隨後,記者與工作隊走訪留守兒童許天沂,他在房屋裡穿著開襠褲,看到人進來後,就躲在了太奶(父親的奶奶)的後面。工作隊以社會獻愛心名義送了些東西,其實這些東西都是工作隊3人自己花錢買的。

  『工作隊已給董佳助學金近6000元,幫助她完成學業。目前,她和另一個孤兒商永旺均在縣城打工,已幫助他們聯系了哈市職業技術學校學技術,學費全免,他倆現還在考慮中。』龔煒表示,工作隊幫扶了留守兒童許天沂、孤兒董佳、商永旺、上高中的曹文傑和上大學的李玉玲5個孩子。

許天沂的二太爺也是貧困戶。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他還沒我窮,憑什麼我沒有低保?』『我孩子上學一年需要3萬元,請幫幫我們。』……在工作隊扶貧過程中,工作隊也會遇到村民的『刁鑽』、不客觀的訴求。

  『面對村民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在扶貧工作中也寒心過。』龔煒告訴記者,支橕扶貧乾部的動力是責任心和良心,這些動力是源於在最初一周內走訪了村內的所有貧困戶,看見他們生活的艱苦:快塌了的土房、孤獨的五保戶、父母不管的孩子……正是看到這麼多貧困現狀,纔有了堅定的責任心。

  龔煒表示,從物質上脫貧,還是要靠產業扶貧;從精神層面上脫貧,還需靠樹立榜樣,發揮榜樣作用。只要是用真心做事情,就能換到真心。

以前的李文彬家。由工作隊提供

  變化:福利村讓百姓有福利

  晚上,工作隊召集了村支書汪玉聰、村會計和一位屯長,在一起商量明年打算成立合作社的事情。現場討論氛圍可謂是熱火朝天,每到爭論不休時,龔煒就會出面調停,指出再這麼爭論沒有用,並列出一二三,應該這麼辦;討論間隙中,隊員王昊也會時不時地來一句:『能動手別吵吵』調節一下氛圍;涉及合作社利益分配問題,白欣與汪玉聰人手一只筆一張紙,不停的算著,不時地就問題進行爭論著……

  2017年6月2日前,福利村基礎設施薄弱,道路未硬化、未通自來水、沒有路燈,缺乏文體活動場所,村民的居住環境和衛生等條件較差。

新修的垃圾箱。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6個多月後,福利村硬化了6.1公裡通屯路和2.9公裡屯內路,實現了福利村與延新公路貫通,納入延壽縣『十分鍾經濟圈』;先期建設了25盞太陽能路燈,村民告別了摸黑出行;協調專項資金,將福利村所屬二個自然屯的自來水工程納入2017年建設計劃;完成38戶危房改造,其餘7戶危房納入2018年改造計劃;300千瓦容量的光伏發電項目已批准立項,項目建成後預計年發電收益約27萬元,能利益聯結60個無勞動能力貧困戶,現已開始建設。

  除了光伏發電項目,還發展了玉米糧倉發展基礎性產業項目。『在工作隊建議下,省糧食局於2017年落實給延壽縣1442套鋼結構玉米糧倉。』龔煒告訴記者,截至目前,福利村已向縣商糧局申報238套玉米糧倉,農民只需承擔10%,政府補貼90%,玉米糧倉可最大程度減少『地趴糧』,讓農民通過科學儲糧提質增效。

要走的時候董文傑的母親要送隊長龔煒。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走訪結束後,李文彬非要送工作隊,後面就是他的新房。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據了解,省糧食局在2017下半年自主投資累計63萬元,加強和改善了福利村基礎設施情況。在自主投資的基礎上,工作隊積極協調縣、鄉各級政府,利用專項資金,建設福利村的道路、廣場及進行危房改造等。同時,省糧食局協調出資,重點發展光伏、玉米糧倉基礎性產業項目。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