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開放創新譜寫森工產業篇章
2018-01-08 13:51:2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馬一梅 趙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月8日訊 2017年,轉型發展中的森工林區人,更加明確產業發展是森工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是保生態、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基礎。一年裡,他們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圍繞『創新求發展,開放辦森工』的發展理念,總體上實施『486』規劃布局,即在森工林區劃分出北部種植,東部養殖,南部食用菌、林藥,中部森林旅游4大經濟板塊,重點發展種植養殖、營林、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木材精深加工、綠色礦產、林藥、建築8大產業,加速形成森林旅游、森林綠色食品、種植加工、養殖加工、林藥,林產工業6條產業鏈。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森工林區森林旅游業接待國內外旅游者約1200萬人次,旅游總產值68億元,旅游收入2億元,實現旅游利潤4000萬元;林下經濟總產值完成350.9億元,增長8%;全民營銷平臺來自全國34個省份,近18萬分銷商,累計銷售額5000萬元。

  回望2017,東方紅百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在一年之初就拉響了森工產業發展的號角;5月,全民營銷平臺搭建,讓森工產品更直接地與市場對接;8月,與中國林業集團公司就加快發展森林旅游產業項目協議簽訂,擬合作資金額度為200億元;11月,舉辦2017黑龍江省森工冰雪旅游產品推介會暨『冰雪之冠』旅游聯盟產品說明會,集中優勢力量向社會推介森工冬季冰雪旅游景區……

  忙碌的2017年,森工人一步一個腳印,在轉型與發展中,尋求林區未來的方向,不畏困難,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生態旅游冬夏兩季『新名片』

  2017年12月30日,『龍江之星冰雪列車四日游』拉著全國各地近百名游客,『吃著火鍋唱著歌』地駛進柴河雪村、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有逛有吃的旅游行程,讓參與的游客驚喜不斷,頻頻點贊。

  如今,以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中國雪鄉』為核心,亞雪公路、雪鄉公路、哈牡公路為紐帶向周邊輻射,包括山河屯高山雪原和雪谷、柴河雪村等景區組合的張廣纔嶺國際冰雪旅游集合區已基本成型,並成為龍江冬季、夏季旅游兩大名片。

  在森工系統『486』產業布局的指引下,通過科學編制規劃、優化資源配置、協調社會各方力量等手段,實現森林生態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已成為森工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第三產業中最具活力、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至2017年三季度,直接和間接從業人數由上半年的1.54萬人增加到1.7萬人,繼續增長10.3%,顯示出了優勢產業強勁拉動作用和巨大發展潛力。

  為進一步推動森工旅游發展,2017年,森工系統支持和鼓勵各林區立足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優勢發展旅游,先後在全員營銷上線門票19類、旅游線路16條;創建森工旅游品牌展示牆,在森工林區集中展示旅游整體形象和旅游品牌;組織重點景區參加國家林業局主辦的第三屆森林旅游節,柴河局榮獲『森林旅游示范縣』稱號,柴河宏聲林場、山河屯鳳凰山森林經營所被授予『最美林場』稱號;實施『內部整合、外部融合,內部聯盟、外部聯動』,實現整合營銷,形成合力宣傳推介,召開森工林區首屆冰雪旅游產品推介會暨『冰雪之冠』旅游聯盟產品說明會,首次采取線上、線下、現場、直播聯動推介的創新形式,旅行商社、OTA及網絡達人、中省市40餘家媒體等500餘人參加了現場推介,各省上千家主力旅行社同步在線參加推介。

  林下經濟深度開發『原字號』

  在森工系統『486』規劃布局6條加速形成的產業鏈中,有4條產業鏈涉及林區的多種經營,從種到養,從食到藥,作為『林老大』出品的『原子號』產品,他們開始更多地在優化存量、深度開發、延長產業鏈上下功夫。

  通北局在種植冬小麥的基礎上,探索小麥與油菜花輪作種植、加工;綏陽局『瞄准』刺嫩芽、刺五加、山蔥、老山芹等林下山野菜凍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林口局引進1500頭黑毛驢,『上馬』驢項目……

  與此同時,按照『減玉米、增大豆、增水稻、強經作、增效益』的種植結構調整思路,2017年繼續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擴大水稻、白瓜子、小麥、鮮食玉米等經濟作物及高產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深入推進『三減行動』,2017年農藥購買量同比減少2.2%,化肥購買量同比減少1.8%。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昇,累計組建農機合作社6個。迎春、樺南、雙鴨山、鶴北、沾河、鶴立、樺南等林業局糧食倉儲能力達到600萬噸。

  進一步加大『黑森』等綠色食品宣傳推廣的力度,利用媒體和各種展會、招商會等推廣『黑森』品牌及系列產品。組織森工林區企業參加第十八屆中國國際食品及飲料博覽會、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等大型展會、2017黑龍江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質農產品(南京)推介會、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第五屆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和哈爾濱世界農業博覽會等大型展會,拓寬了森工森林食品的銷售領域,提昇了『黑森』、『威虎山』、『東北王』、『迎春黑蜂』等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截至目前,在全國大中城市建設黑森綠色食品旗艦店26家,加盟的連鎖店、代理商已達到200餘家。

  全員營銷良性互動『互聯網+』

  『這次我們活動力度大,銷售額達到了130多萬元,訂單量也達到了900多單,顧客給我們的好評率非常高,刷新了我們平臺的形象。』剛剛結束『雙十二』促銷活動後,龍江森工網絡營銷中心工作人員武俊彤開心地告訴記者。

  龍江森工全營銷平臺自2017年5月18日啟動上線至今,他們通過開展包郵、新品上市、9.9元秒殺、一元競拍、限時特價等活動,售價平均降低了20%。針對清河重點國有林管理局五味子產量大銷售難的問題,借助平臺大宗產品采購板塊,次日就有幾十家客商認購,一天就訂購了40萬元,五味子由苦於銷售變成了網上搶手貨;平臺由成立初期86種到現在的471種,由固有的定型產品擴展到生鮮食品預購鮮品;服務質量大幅提昇,包裝、客服、物流極大改善;與如家連鎖簽訂合作協議,提供1700箱水,在如家酒店每個房間擺放了一個森工景區宣傳牌,在業內產生了一定影響力,很多公司慕名而來,其中包括杭州萬色城(市值52億元)、俄品多、中遠貿易集團食無懮平臺、易網集團。

  省森工總局經貿局局長韓東安告訴記者:『平臺搭建之初,我們設定的目標是銷售500萬元,現在達到5000萬元,十倍的增長。綏陽局線上完成700萬元,線下完成將近兩億元。海林、通北、葦河局都完成得非常好,已經在林區形成了一種線上銷售帶動全員營銷的良性互動。』

  據了解,截至目前,森工全民營銷平臺發展分銷商18萬人,分銷人員來自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其中森工職工15.3萬人,解決了近4萬人的就業問題。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