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曉一樣,負責興山區一號地段棚改工作的劉純鋼也遇到了類似情況。『房子都是自個兒一塊塊磚親手壘起來的,哪捨得拆?』興山區14委棚戶區居民李艷玲大姐說,『我家還有個豆芽作坊,動遷時正值生產旺季,停一天就損失一天。』
『他家任大哥更是倔,給我換成商鋪我就搬,不然就免談。』劉純鋼說,『他家住宅用於生產經營,按政策只能安置住宅。心情我們都理解,可政策是政策,不能隨便改。』
『在嚴格執行政策的前提下,多站在百姓的角度考慮問題』
劉純鋼的工作很快有了突破。
『劉科長一次次上門跟我們講政策,鄰居們也都紛紛交了房,簽了協議。』李艷玲說,『我們也不是不講理的人,不能因為我們一家影響了整個工作。多虧了劉科長,我們趕上了第一批交房的末班車,獎勵了13平方米。』
劉純鋼耐心跟李艷玲一家做工作,打消他們想安置商鋪的念頭,又想方設法替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他們家住了10多年,又辦了豆芽作坊,東西確實很多。我幫他們多爭取了幾天時間,讓他們可以比較從容地把東西搬走。』劉純鋼說。
另一邊,王曉也慢慢說服了王緒水的大姐。『我們多次去他家做工作,還了解到王緒水實際上符合低保的情況,但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辦。』王曉很快向上級匯報了情況。
『考慮到情況確實特殊,我們就和區裡協調,幫助他們辦低保。』市棚改辦相關負責人說。
『他姐姐也慢慢被我們打動了,不再執拗於安置房的面積。在我們協調下,選到了二樓的房子。』王曉說,『後來我們又特事特辦,把他們先安置在旅館,又幫他們租了房子,等新房建好還會幫他們簡單裝修。』
市棚改辦相關負責人說:『棚改工作直接面對千家萬戶,處理起來千頭萬緒,要把工作做精細。不僅要在一線精細掌握百姓的困難和訴求,更要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嚴格執行政策的前提下,多站在百姓的角度考慮問題,替百姓解決一些困難,在第一線把工作做細做實。』
政策既要有力度,更要有溫度。『乾征收工作,我最大一點感受就是政策要嚴格執行。這家松一點、那家讓一點,不僅工作沒法乾,對大多數人來說更是不公 平。』劉純鋼很感慨,『但誰家又沒有本難念的經呢?還是要細致再細致、耐心再耐心,不能粗暴地解決問題。畢竟鶴崗是大家共同的家,大多數百姓都還是會理解 我們工作的。』
記者手記
力度准度溫度
幾個月前曾來鶴崗采訪。今次又來,幾萬戶『趴趴房』拆了、幾十條路平了寬了,景致已大不同。工程量不可謂不大,背後的工作想必也是千頭萬緒。這項龐大的民生工程為何能夠順利推進?政策的力度、工作的准度和溫度,缺一不可。
棚戶區拆遷後不搞房地產開發,以公園、停車場等利民設施取而代之。這項還綠於民、還利於民的政策,本身就很有力度。誰不願自己的城市美一點、好一點?一 把尺子量到底,符合政策的快速推進,不符合的一點不讓,執行過程中的力度也確保了公平公正。這些民心所向之舉,便是推進工作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