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2日訊 近年來,佳木斯樺南縣始終堅持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創新實施『一二三』戰略,真正實現教育扶貧項目全覆蓋、施策重定向、發力更精准,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樺南縣目前擁有各級各類學校38所,村小學10所,在校生30078人。幼兒園58所,在校幼兒547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籍學生1520人。
抓住『一個』關鍵,即: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這個縣建立教育扶貧領導小組,實行聯席會議制度,集中優勢資源,形成上下聯動、各方互動、社會參與、資源整合的教育扶貧機制,對因學致貧家庭實行靶向精准對接,確保教育扶貧政策知曉率100%,實行教育扶貧全覆蓋。
拓寬『兩條』路徑,完善資助體系。拓寬幫扶路徑,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學生實行定額補助,對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免除學費,保障學前教育特困兒童助學金、高等教育階段助學金、高等教育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捐資助學扶貧助學政策落實到位;拓寬扶貧路徑,這個縣投入260萬元,維修改造縣職教中心學校培訓樓2000平方米,年培訓規模可達2000人。大力實施『全免費』辦學模式,針對貧困家庭重點打造育嬰員(月嫂)等『八大培訓品牌』。與北京倍優天地母嬰護理公司等多家企業合作,拓寬就業渠道。與佳木斯技師學院藝術系簽訂定向培養協議,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學費由縣政府統一支付,現已為20名貧困家庭學生支出學費30萬元。
聚焦『三項』重點,建立長效機制。聚焦教育規劃布局,讓貧困家庭學生『好上學』:樺南縣優先支持新建貧困村學校和幼兒園,投入5400萬元,建設多個校捨、幼兒園和食宿樓,切實保障貧困家庭學生就近上學需要。聚焦改善辦學條件,讓貧困家庭學生『上好學』:這個縣投入3400萬元,對
全縣30所薄弱學校進行昇級改造,更新完善農村寄宿制學校生活設施。創新實施『互聯網+教育』扶貧新模式,全面完成鄉村學校信息化建設,讓貧困地區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聚焦優化師資力量,讓貧困家庭學生『讀好書』:全面強化教師隊伍建設,選優配強農村學校師資力量;深入推進『和諧互助、智慧課堂』活動和『高效課堂』改革工程,通過網絡直播將優質課程傳送到每一所農村學校;大力開展教師素養大賽等主題活動,全面提昇全縣教師綜合業務素質,推動教育精准扶貧工作取得紮實成效。